觀點亞洲

亞洲資本主義啓示錄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亞洲不只有一種資本主義模式,中國經濟管理方式就與印度不同,但中國印度都沒有對資本主義喪失信心。而這場危機則證明了亞洲資本主義模式的合理性。

亞洲精英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直與西方精英不同。這場危機結束後,這種視角上的差異將進一步擴大。對於西方提出的任何經濟建議,亞洲人會自然而然地報以謹慎的看法,特別是因爲大多數亞洲人認爲,這場危機只是證明了亞洲資本主義模式的合理性。

準確地說,亞洲不只有一種資本主義模式。中國的經濟管理方式就與印度不同。但不論是中國還是印度都沒有對資本主義喪失信心,因爲兩國都有精英清楚地記得其它選擇的後果。中國人清楚記得毛澤東式的中央計劃經濟帶來的災難。而印度人也沒有忘記尼赫魯式社會主義制度下緩慢的「印度成長速度」。

亞洲從自由市場中受益匪淺:勞動生產率提高、國家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和配置、經濟財富極大成長,以及最重要的的是,數億人口脫離了赤貧。讓我們透過中國人的眼睛回顧一下中國的歷史吧。從1842年到1979年,中國人經歷了外國佔領、多次內戰、日本入侵、文化大革命。但在鄧小平逐步展開自由市場改革之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了提高。

您已閱讀21%(412字),剩餘79%(15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