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已表明,資本主義存在固有缺陷,這一點不足爲奇。那是人類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歷史——尤其是二戰之後的世界歷史——已無可辯駁地證明,其他所有經濟組織制度都要糟糕得多。因此,資本主義既應當繼續存在下去,也將會繼續存在下去,正如上世紀30年代那場甚至比目前更爲嚴重的經濟災難之後的情況。
但上世紀30年代還有一個教訓:儘管資本主義倖存了下來,但它會縮進一個保護主義的殼裏,讓全球繁榮付出了慘重代價。目前這是一種真切存在的危險。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財政刺激方案中的「買美國貨」條款就是一個不祥之兆。自然,當經濟困厄驟然來襲之際,人們總會產生一種求助於保護主義的衝動。但目前存在一種危險的新因素,加大了這種威脅。美國一些大企業領袖已聯合有組織的工人(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敦促國會對來自相關國家(如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這些國家不願承擔限制本國二氧化碳排放的沉重成本,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類似的做法在歐洲頗受支持,尤其是在歐盟委員會(EC)內部和法國。
美國和歐洲必須堅決擯棄這種做法。要保障資本主義的未來,首要條件是維護全球化,及其給人類(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巨大利益。全球化必然有代價,但其利益遠遠超過了代價。因此,無論保護主義的支持者可能擺出哪些有利於自己的論點,我們都必須堅定地抵制保護主義。這不只是一種經濟上的主張,在道義上也勢在必行。此外,與中國進行貿易戰,很可能造成無法預測、可能極具破壞力的政治後果。
您已閱讀36%(634字),剩餘64%(11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