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觀察

教授們的村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何教授們在方碑村的實踐,是中國知識分子羣體給出的一份「汶川答卷」,它充分體現了知識者的良知、能力與遠見。而事實上,它來自於一個傳統。

這是一個太喧囂和浮躁的年代,很多寶貴的感情都成了速食式的消費品,人們很難持久地聚焦和執著於一項工作――哪怕我們也明明知道它的價值與意義所在。如果說,去年的「5•12」地震是中國人留在2008年的一道傷口的話,我們希望看到它重新恢復生機,而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工作,不是靠一時的眼淚、激動,甚至靠一筆兩筆慈善捐款就能夠完成的。

在這裏說一個與教授有關的村莊故事。

不久前,我收到寄自四川安縣黃土鎮方碑村的一個郵件,打開來,是一份紅色的聘書。這也許是我收到的最特殊、也最讓我驕傲的證書:方碑村的村民委員會聘請我爲榮譽村民。讓我得到這份榮譽的,是我的師友――原北京大學教授、今年轉到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當副院長的何志毅教授。

您已閱讀17%(308字),剩餘83%(14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