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臥底經濟學家

Some recession experience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一樣的衰退,不一樣的體驗


FT專欄作家提姆•哈福德:人們在對經濟低迷感到絕望的同時經常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每個人對經濟衰退都有著各自特有的體驗。有些人境況糟糕,但有些人確實境況非常良好。

No wonder the Financial Times is making a fuss about the downturn: our readers are suffering more than most. That, at least, is my conclusion after reading the research of two economists from America'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Jonathan Parker and Annette Vissing-Jorgensen. Drawing on US data, they found that the biggest spenders are those whose spending fluctuates a lot. The consumption rates of the top 10 per cent of households fluctuate 10 times more than those of the majority – the bottom 80 per cent of households. So a fall in overall consumption is a blip for most people, but a slump for those near the top. (We're not just talking about Russian oligarchs here: spending of just over twice the average is enough to place you in the top 10 per cent.)

難怪英國《金融時報》對經濟低迷大驚小怪:我們讀者的比大多數人損失更爲慘重。這至少是我在讀過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兩位經濟學家喬納森帕克(Jonathan Parker)和安妮特維辛-喬根森(Annette Vissing-Jorgensen)的研究報告之後得出的結論。根據美國的數據,他們發現開銷最大的人羣,消費波動很大。最富裕的10%家庭消費水準的波動幅度,比大多數家庭——底層的80%家庭——高10倍。因此,對於多數人來說,總體消費的下降只是一種短暫的偏離,但對於接近頂層的人羣而言,就成了一種暴跌。(這裏我們指的不只是那些俄羅斯寡頭:哪怕你的消費水準僅僅超過平均水準的兩倍,也足以使你進入前10%的行列。)

您已閱讀21%(1089字),剩餘79%(40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中東期待沙烏地阿拉伯制衡川普

阿拉伯國家希望穆罕默德王儲和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的密切關係能夠緩和川普政府的中東政策。

投資者押注防務支出增加,Palantir成爲「川普交易」贏家之一

彼得•蒂爾創立的數據公司的最大客戶是美國政府,自川普本月當選以來,其市值增加了230億美元。

Lex專欄:成長來之不易,雀巢前景平淡

要實現其成長目標,這家瑞士集團需要增加行銷投資。

Lex專欄:便宜商品是沃爾瑪股價上漲的基礎

沃爾瑪通過吸引高收入顧客和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出色地應對了經濟不景氣和通膨帶來的挑戰。

Lex專欄:奢侈品品牌寄希望於自己的美國夢

奢侈品在美國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可能爲該行業提供新的成長跑道。

諾和諾德準備下一代減肥藥的試驗結果

這家丹麥公司預計,最新數據將顯示CagriSema可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減輕25%的體重。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