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正重返亞洲。儘管有補貼的庇護,但創紀錄的石油成本正形成通貨膨脹氣泡。瑞士聯合銀行(UBS)預計,亞洲地區的消費物價指數今年將上升1.5%, 2006年將上升1.9%。一些緊張不安的央行人士已開始謹慎地收緊貨幣政策。臺灣央行昨天稍許調升了利率,南韓已暗示可能會跟隨升息。印尼與泰國上週均提高了利率。
這會不會終結有利的投資狀況呢?外資大舉投入亞洲地區,是由於該地區的經濟成長良好,外加溫和的通貨膨脹以及廉價的貨幣。現在外國投資者在好幾個亞洲市場佔據了很大的份額,而其中一些市場的價格正處於歷史最高水準。
也許不會。飛速躥升的利率破壞這場投資盛宴的可能性不大。舉例來說,不斷減速的經濟成長意味著在利率問題上必須謹慎行事。通貨膨脹並不是總會反映到消費物價中,例如南韓對石油沒有補貼而是課稅,因此南韓的加油站幾乎沒有出現過油價大幅上漲的現象。在中國大陸與臺灣,煉油商消化了很大一部分的油價打擊。通貨膨脹的憂慮在一些撤銷了補貼的地區最大,印度和泰國最爲明顯。
您已閱讀75%(426字),剩餘25%(1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