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印度稻農發現自己身處水危機第一線

儘管很容易受到缺水的影響,但印度農民往往依賴一系列激勵和補貼措施,這些措施鼓勵他們種植水稻等耗水量大的作物。

印度在上世紀60年代的「綠色革命」因將農業方面的政策和科學進步結合起來而受到全球讚譽,爲這個新獨立的國家帶來了糧食安全。大米和小麥等主要作物產量的激增,幫助防止了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肆虐該國的饑荒。

但在此後的幾十年裏,印度農業的集約化也引發了一系列自身的挑戰——從化學汙染到價格扭曲。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不可持續的用水方式。

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是世界上水資源最緊張的國家之一。2019年,政府旗下智庫NITI Aayog發佈的一份報告估計,6億印度人面臨「高度到極端缺水」,並警告說,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內的21個大城市將在幾年內耗盡地下水資源。

您已閱讀17%(270字),剩餘83%(13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