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FT社評:人工智慧的環境成本

數據中心正成爲最大的能源和水資源消耗者之一。

現在很多人已經看到了人工智慧的潛在好處和風險,但並不是很多人意識到它對自然資源的巨大消耗。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本週報導的那樣,大型科技公司爲了冷卻高能耗的數據中心而使用越來越多的水資源。而用於運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伺服器農場對電力和水資源的需求更加巨大。在上個月的達沃斯論壇(Davos),OpenAI的執行長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警告說,未來的人工智慧將消耗如此之多的電力,以至於需要能源突破,比如核聚變,來爲其供電。

鑑於科技公司被視爲舊「煙囪工業」的閃亮、清潔的替代品,以及微軟(Microsoft)和其他公司承諾成爲良好的氣候公民,這裏存在著一種諷刺。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表示,數據中心、加密貨幣和人工智慧在2022年在全球能源需求中佔據了近2%,到2026年這一比例可能翻倍,接近日本的電力消耗量。愛爾蘭作爲伺服器農場的首選地點,現在已限制新的數據中心連接到電網;其他地方正在探索是否採取相同的做法。

人工智慧相比加密貨幣(已經被廣泛認爲是一個巨大的能源消耗者)有更充分的理由,因爲人工智慧有益於社會的潛力可以證明其消耗的能量是有價值的。但是,爲了獲得對電網、發電和稀缺水資源的使用權,科技公司應加快使用人工智慧來促進綠色轉型。人工智慧技術被宣傳說可以實現更精確的天氣預報——這有助於平衡能源需求——並進行排放跟蹤。它可能有助於找到在農業、製造業、供應鏈和辦公樓中減少能源消耗的聰明方法。

您已閱讀47%(630字),剩餘53%(7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