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研究院

中產富裕階層收入信心研究報告

在當下財富積累的關鍵世代,能否成功把握中國快速發展期的個人財富成長機會將不僅僅影響個人的財務狀況,更有可能影響未來幾代人的財富命運。

中產富裕階層收入信心研究報告

2016年7月

中國經濟連續30多年的持續快速成長,在使中國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亦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財富爆炸的大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在惠及廣大普通中國人的同時,亦在重新塑造著不同層次的財富階層。

經濟發展惠及廣泛,中國居民的收入水準持續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21966元,比2012年成長3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成長25.4%,年均實際成長7.8%,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速快於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31195元,比2012年成長2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成長21.8%,年均實際成長6.8%。

同時,中國中產階級及富裕人士迅速成長。根據瑞信研究院於2015年10月13日發佈的《全球財富報告》,中國家庭財富總值增至22.8兆美元,中國的財富總值現僅次於美國,全球排名第二。自2000年以來,中國中產階級的財富大幅成長330%至2015年的7.3兆美元,佔全國財富的32%。中國的中產階級數量全球最多,達1.09億名,超越美國9,200萬名的中產階級。

中國超高淨值人士數量亦全球第二。據瑞信《全球財富報告》估計,全球有123,800名個人資產淨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超高淨值人士。美國繼續佔全球超高淨值總人數的最大比重,中國則排行第二,2015年錄得超高淨值人士的最高百分比增幅23.9%。

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國經濟成長保持基本穩定,中國中產階級家庭收入穩定成長的整體趨勢下,中國中產階層有望持續成長爲社會主流階層。但同時,不同人的財富成長速度將進一步分化。尤其在當下財富積累的關鍵世代,能否成功把握中國快速發展期的個人財富成長機會將不僅僅影響個人的財務狀況,更有可能影響未來幾代人的財富命運。那麼,在中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中國進入新常態的當下,我們相信,主流階層的財富成長趨勢及特點比超級富豪的財富傳奇更具參考價值。FT研究院聯合人人貸WE理財,對全國主要城市的486位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人士進行調查研究,爲您揭示我們身邊的財富成長型人士是怎樣的一羣人,他們的金融投資又有何特點。

以下爲此次研究中的五大主要發現:

1. 收入成長預期,普遍性與地域差異並存:財富成長在城市白領階層中是主流現象,7成受訪者預期家庭年收入會有成長,44%的被訪者的收入成長預期在10%以上。但同時,一線城市和東中部相對發達地區則明顯有更多財富成長機會。

2. 高學歷的年輕人對未來更具信心:越是年輕,學歷越高,他們對未來的財富成長越具信心。

3. 自由職業發展潛力被看好:自由職業者對未來的收入成長更具信心,非受僱專業人士有望成爲未來社會中財富成長人羣的重要組成部分。

4. 馬太效應顯現:企業高級管理人士引領財富成長預期。同時,收入水準越高,對未來的收入成長越有信心。

5. 有效投資助力財富成長:預期收入高速成長人士(30%以上年成長率)更側重對外匯和貴金屬的這些近期投資機會較好的投資品類進行投資。2015年,他們在重點配置的股票投資上斬獲頗豐,以及在基金和網路理財投資上的表現也更爲出色。

請繼續閱讀以瞭解詳細內容。

一、 被訪者背景

共486位家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被訪者參與此次調研。

被訪者以男性爲主(88%),平均年齡40歲,其中71%的被訪者有子女。

被訪者主要來自國內高級別城市,集中於華東、華南和華北等東南部經濟發達地區。

被訪者大部分爲全職工作(76%)且職位較高,中高級管理者佔比近六成,另有專業人士佔比22%。

被訪者受教育水準較高,85%以上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31%獲得碩士/MBA/EMBA/博士學位。

家庭年收入10-30萬的被訪者佔六成,全部被訪者平均家庭年收入爲36萬元。

二、 收入成長標杆在哪裏?

未來1年家庭收入成長預估

當前經濟環境下,被訪者對未來1年的家庭收入成長整體較爲樂觀,僅有3%的被訪者預計未來1年家庭收入水準會有所下降。此外,不同家庭對未來家庭收入成長速度預期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20%的被訪者的收入成長預期在20%以上,另有28%的家庭認爲其家庭收入在未來1年保持穩定而不具有成長性。

收入成長人羣分類

根據此次研究中被訪者對未來1年家庭收入成長情況的估計,我們按其家庭預期收入成長水準,將其分成5類人羣。通過發掘不同人羣的特點,爲您揭示當前經濟環境下,不同人羣對於各自收入成長的判斷與信心。

區域差異較大,更多機會在中東部地區

此次研究中,收入成長預期的地區差異基本反映了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和當前發展態勢對個人財富成長的影響。從不同區域來看,尤其以經濟成長出現困難局面的東北地區居民對未來收入成長最缺乏信心。自2014年FT中文網開始監測該指標以來,東北地區收入成長信心持續保持低位。而中東部地區居民對未來收入成長更具信心,尤其華北和華中地區的被訪者。

40歲前是重要視窗期,努力還需趁年輕

從不同年齡來看,年齡越低,對未來收入成長越具信心。年輕人對未來收入成長有信心,反映了當前階段的經濟活力及財富機會,有利於經濟創新發展與社會穩定。40歲是重要分水嶺,40歲以下的中青年對未來收入成長更具信心,超過四成的40歲以上被訪者表示收入將基本不變或有所減少。從而可以推測,在整個人生階段中,收入快速成長機會有年齡視窗,若要有效實現收入成長和財富積累,還是要在40歲前多努力。

想要高收入?高級別城市機會多

在當前的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水準下,不同級別城市的收入成長機會還是存在明顯差距。高級別城市的收入成長機會明顯多於低級別城市。

一線核心城市和二線發達城市被訪者對未來一年的收入成長有更加樂觀的預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杭州成都等二線發達城市雖生活壓力更大,但收入的持續成長則更值得期待。

自由職業收入成長潛力被看好

此次調研中,被訪者受教育程度較高。從不同就業類型來看,自由職業者對未來收入快速成長更具信心。選擇基於個人能力和資源特長的自由職業,也許會對個人未來的財富成長更爲有利。所以,在職業選擇上,自由職業者的發展潛力值得關注。

職位越高越樂觀

擁有更多資源和職業發展掌控力的高級管理人士對自己未來的收入成長最具信心。專業技術人士和經理級管理人士的預期較爲接近,而普通員工則相對最爲悲觀。

碩士學歷有必要,書中仍有黃金屋

完成本科教育後是否值得繼續碩博或MBA等教育?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從相關數據來看,碩士及以上學歷被訪者對未來收入成長更具信心,碩士/MBA學歷教育對提升收入成長潛力是具有意義的。而佔比最大的大學生則是對未來收入成長最悲觀的,相對缺乏獨特的職場競爭優勢。

中等富裕家庭收入成長預期更爲穩定

家庭收入在30-50萬的中等富裕家庭其收入成長預期相對更穩定,但出現超高成長的可能性是最低的。

家庭收入在10-30萬的被訪者對未來1年的收入成長預測分化程度相對更大。

收入成長有信心,休閒亦自成格調

對休閒娛樂方式的選擇向我們揭示了預期收入高速成長者的日常生活。收入成長預期在30%以上的被訪者尤其愛好「社交聚會」,其次是品酒、品茶、網球和閱讀,動靜皆宜、內外兼修;而預期成長在21%-30%的被訪者則更偏愛潛水、滑雪和攀巖等極限運動。

三、 有效投資助力財富成長

收入增速越有信心,風險偏好越高

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預期收入快速成長的被訪者對待投資風險的態度相對更爲積極,他們更願意嘗試風險性更高的投資機會以獲取更高收益。

風險偏好類型分類

以下爲風險偏好高低的具體定義:

資產穩健增值是主流投資目標

資產穩健增值是目前最爲主流的投資目標。

預期收入超高成長被訪者相對更多地關注資產保值問題,而對資產穩健增值的興趣相對低於其他被訪者。

投資收益助力家庭收入成長

預期收入保持低速成長的被訪者,對2016年的投資收益目標最爲保守。而隨著預期家庭收入成長率的提高,對2016年的投資收益率要求更高。投資收益成爲家庭收入成長的重要來源。

而對於家庭收入預期不再成長的被訪者,他們對2016年的投資目標卻不是最低的。家庭收入成長停滯並未影響他們對投資收益的預期。

收入增速預期越高,投資信心越強

對未來收入成長速度預期越高,相應的實現2016年的投資目標的信心也更強。

而對於家庭收入不再成長的被訪者,他們對2016年的投資目標也處於較高水準,但信心卻最爲不足。

配置高收益產品以實現投資目標

在主要金融資產中,投資者的財富主要配置在股票和銀行理財產品上。

相對來說,收入成長預期高的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和銀行儲蓄配置較少,而對貴金屬和外匯等投資標的配置則更多。貴金屬和外匯的配置成爲他們高收益目標和投資信心的重要來源。

成功的股票投資助益財富成長信心

2015年的中國股市跌宕起伏,但仍不乏成功投資者。此次調研的被訪者受教育程度較高、投資經驗豐富,獲得了明顯優於大盤表現的股票投資收益。預期家庭收入成長速度越快,在2015年的股票投資收益情況就越爲優秀。2015年在股票上的成功投資有效增強了相關投資者對未來1年收入快速成長(30%以上)的信心。

成功的基金投資有助於鞏固收入的中速及較高速成長信心

中速及較高速收入成長預期的投資者在2015年的基金投資收益相對突出。在2015年獲得的基金收益,有助於鞏固投資者對在未來1年中實現收入的中速及較高速收入成長的信心。

網路金融投資亦有機會

作爲新生事物,雖然需要關注網路金融的投資風險,但成功投資者仍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從數據來看,預期家庭收入增速越高,在網路金融上的投資也相對更爲成功。在網路金融的投資上,預期收入超高成長被訪者獲得了接近基金的平均收益水準。

關於作者

FT 研究院:陰東山,張佳文,劉辰璞

人人貸WE理財:黃偉綸,黃秋子,漆異之,高力力,蔡依林

如您有任何關於本報告的疑問或建議,請通過郵件聯繫上述報告作者:

[email protected]

關於FT 研究院

2015 年7 月30 日,FT 中文網正式推出FT 研究院頻道。FT 研究院專注熱點財經問題及重要行業發展趨勢研究,立足於FT 中文網250 萬高階精英會員的大樣本調研數據,同時廣泛汲取公開數據資源,綜合全球及本土研究能力,致力於爲廣大讀者提供貼近商業實況的前瞻性分析與洞察。FT 研究院將不定期發佈免費分析文章、免費研究報告及收費研究報告。

關於人人貸WE理財

WE 理財是人人友信集團於2015 年10 月推出的個人智慧網路財富管理平臺,通過PC 端(we.com)和移動APP 端(人人貸WE 理財)爲用戶提供個人財富管理服務,實現從投資組合、產品交易到跟蹤管理的閉環。平臺以產品與智慧演算法服務雙驅動爲特色,產品目標覆蓋P2P、基金、保險、海外資產、固定收益理財等多元化投資交易品類,致力於提供專業的市場投資策略、用戶個人財富規劃、資產組合智慧定製服務。

版權聲明

本報告爲FT中文網製作,報告中所有的文字、圖片、表格均受到中國法律智慧財產相關條例的版權保護。沒有經過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使用本報告中的資訊用於其它商業目的。本報告中部分文字和數據採集於公開資訊,所有權爲原著者所有。沒有經過原著者和本公司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使用本報告中的資訊用於其他商業目的。

本報告中相關市場預測主要爲公司研究員採用行業訪談、市場調查、二手數據及其他研究方法分析獲得。本報告中發佈的調研數據部分採用樣本調研方法,其數據結果受到樣本的影響。由於調研方法及樣本的限制,調查資料收集範圍的限制,部分數據不能夠完全反映整體市場的真實情況。

關注FT研究院,及時獲得更多專屬報告!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讀者評論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