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文章檔案

香港書展:和閱讀無關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已經成爲一種文化儀式,就像香港人習慣春節時逛花市,儘管大多數人並不養花。
2010年8月4日

熟悉而陌生的香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新、舊、快、慢、中、西、土、洋,都在這個城市裏並存不悖、各得其所。對這個城市越想看仔細,就越覺陌生。
2010年7月22日

電影
《我們的娃娃》拍攝背後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這部紀錄片雖然採用了調查的方式來呈現,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調查報告,而是一份民間的影像記錄。
2010年6月20日

專訪章詒和、賀衛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訪問中的章詒和爽朗、大氣,喜怒皆溢於言表,對於那些備受爭議的文字,她說「我沒錯,我是爲了活在天堂的人寫作。」
2010年5月10日

中國紀錄片《1428》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威尼斯影展將最佳紀錄片獎頒給《1428》時說,面對國家級的災難,這部影片以冷靜不煽情的方式做了客觀記錄。
2010年2月2日

誰是知識分子?

香港傳媒從業者杜婷:在中國,知識分子的概念是模糊的,在很多人意識中知識分子只是和知識有著簡單聯繫的一批人。
2009年10月13日

記者是否該成爲新聞主角?

香港傳媒從業者杜婷:爲什麼一個開放的問題卻沒能帶來多元的答案?閭丘露薇提出的「換位思考」顯然只是美好願望。
2009年9月28日

地震
祭:地震中的那些逝者(三)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他們找施工單位,找調查機構,找新聞媒體,找政府部門,他們只是想知道奪去孩子生命的究竟是什麼。一位家長甚至沒有去領那5000塊的撫慰金,他覺得要是領了那錢就像承認了孩子是死於天災。
2009年5月14日

地震
祭:地震中的那些逝者(二)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謝謝你聽我講這些,說出來我輕鬆多了」,幾乎每個死難者的親屬在結束兩個多小時的電話訪問後都會這麼說,我想這大概就是於生者的意義吧。
2009年5月13日

地震
祭:地震中的那些逝者(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越臨近那個日子,越多紀念。但於逝者,更多的時候他們是一個整體,或是冰冷數字中的幾萬分之一,他們面目模糊,除了身邊的親人、朋友,他們甚至不被知道。
2009年5月12日

香港
香港:小書店之殤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在經濟至上的香港,二樓書店在頗爲隱蔽的空間守護著一份文人的雅氣。但這份守護卻異常艱難,青文、洪葉、文星、阿麥,一個個熟悉的二樓書店先後關了,剩下的也大多步履維艱。
2009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