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香港書展熱鬧地開始也熱鬧地結束了。之前有是否該允許嫩模在會場做籤售的討論,之中有陳文茜和韓寒「說話像放屁一樣輕鬆」與「我不和女生爭辯」的爭鋒,之後有媒體的盛讚和知名文化人「非常驕傲非常感動」的評論,再加上又創新高的入場人數,有話題,有熱點,有好評,有票房,於是也就難怪有人詩意宣稱「這場流動的文化盛宴」是「香港夏天的奇蹟」。的確,若以入場人數看在這座人口700萬的城市中有超過90萬的人去書展絕對稱得上奇蹟,但此奇蹟真的和閱讀有關嗎?
在這座每年有著盛大書展的城市,在除了書展之餘的358天裏,作者辛苦寫出來的書通常都是幾百冊的銷量,超過一千冊的便稱得上暢銷,若能賣上兩三千冊就一定是名人名家了。而那些地處銅鑼灣、旺角等繁華地帶的小書店,因爲客人稀少加上地面鋪位租金昂貴,只好爬往樓上,於是便有了「二樓書店」的稱謂,但近幾年來二樓顯然也不能讓這些小書店維持生存,於是「更上一層樓」地搬到七樓、八樓、十四樓,即便如此還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小書店倒閉。
以上種種再加上平日所觀所感,很難將香港與一座有閱讀習慣的城市聯繫起來,但在書展期間且不說那動輒要排上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才能進到書展的長龍,單是那些拖著行李箱在各個展廳間穿梭的男女老少似乎就足以證明我城有多少買書人,猶如童話中城市被施以魔法,讓閱讀突然間風行。
您已閱讀44%(552字),剩餘56%(7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