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陌生的香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杜婷:新、舊、快、慢、中、西、土、洋,都在這個城市裏並存不悖、各得其所。對這個城市越想看仔細,就越覺陌生。

朋友要離開香港,大半年前她開始了一項「走遍香港」計劃,希望走遍城市的角落,觀察城市的各個面向,以便更瞭解這座她生活了四年的城市。這個頗有野心的方案最終未能完成,因爲她發現原本以爲早已熟悉的城市竟然有那麼多是她所不瞭解的。在如今已成爲城市中產聚居地的沙田,在距離名牌彙集的購物中心、高檔住宅區、星級酒店僅一兩公里的地方就有一片公屋*,那裏的食鋪一份「兩餸飯」賣14元;在觀塘,在那些被大廈、修車場、工業中心包圍著的老舊、斑駁的住宅樓里居然有一個小有名氣的演出場地,近兩年頗受歡迎的紐約音樂詩人Chris Garneau的音樂會就在那裏舉辦;在遊人如織的尖沙咀,在一家聲稱尊貴體驗的豪華銀行的轉角便是家邋遢的茶餐廳,那裏的侍應不急於招呼客人,慢吞吞地生活在自己的節奏裏。「因爲把去的每個地方都當做是此生最後一次去,所以看得認真、仔細些,才突然發現這或許纔是一個真實的香港,和以往的認知不太一樣的香港」,朋友說。

是的,這就是香港了,新、舊、快、慢、中、西、土、洋,所有的都在這個城市裏並存不悖、各得其所。這種錯位包容的美好讓我喜歡香港,而讓我更愛這座城市的則是這裏的人們不像我以往生活過的城市裏的人那麼「現實」,他們會去做一些註定 「失敗」的事。比如明知道高鐵撥款方案會通過,可就是有一些人不斷寫文章,做演講,甚至用苦行**的方式告訴大家這項方案的不公平、不公義,號召公衆站出來反對;再比如在無數民意調查和專家預測都認定立法會補選的投票率不會高的情形下,依然有一衆非黨派的民間人士不遺餘力地宣傳,籲請大家投票。他們就像香港作家西西的小說《我城》中的阿髪,她和哥哥阿果清理了天台上鄰居們扔的垃圾,但第二天又會被堆滿,再次清理,之後天台會再次變爲垃圾場,天天如此,但阿髪還是會把垃圾清理乾淨並想像將天台改造爲花園的樣子。這樣的行爲看似徒勞,然而又有誰知道阿髪的鄰居們會不會從某天開始便停止往天台扔垃圾,說不定還會和阿髪、阿果一起建造美麗花園呢?

這座城市相對包容、開放、自由、公平,但它不完美,有著諸多缺點。香港獨立樂隊my litter airport的主唱林阿P最近寫了首歌,「我走上街,街很靜 我看見人們微笑,但沒笑聲 我感覺到太陽熾熱,但沒光明 這是五月十六號,黑色星期天,但天晴 當我走入車廂,沒有人覺得悲傷 晚上十時半廣播後,我開始幻想 我看得見草原,我看得見花 我感覺到軍隊,我感覺到人們熟睡去 告別吧,香港 告別吧,再見 再會了,就這樣 再會吧,再約 拜拜,拜拜 再會,拜拜」。阿P的歌在傷感中透出絕望,這座城市不再是他的香港,然而在我看來能有近六十萬人在五月十六號這天走進投票站就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雖然比例不足20%,但只要相信並努力,改變或許就在不經意間發生了。

您已閱讀74%(1137字),剩餘26%(4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