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坎貝兒文章檔案

併購
本田與日產的合併之路面臨哪些障礙?

交易條款、雷諾的地位、不同的文化以及可能的競爭對手,都可能打亂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計劃。
2024年12月20日

併購
日產與本田進行合併談判

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努力應對快速發展的中國競爭對手和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低迷需求。
2024年12月18日

電動汽車如何成爲熱門公司福利

工資犧牲計劃爲購買電動汽車提供了更便宜的途徑。
2024年5月13日

汽車業
全球汽車製造商重新加大對混合動力技術的投資

利率居高不下以及對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的擔憂,降低了買家對純電汽車的熱情,而先前被業內視爲過渡產品的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反彈。
2024年5月10日

汽車業
比亞迪力求本十年內在歐洲市場達到領先地位

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歐洲區負責人稱,在下一階段計劃對歐洲業務進行「鉅額投資」,吸引消費者購買其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
2024年5月10日

大眾
大眾警告歐盟不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

這家德國車企的品牌負責人在FT未來汽車峯會上表示,提高關稅可能導致在中國運營的國際品牌遭到「報復」。
2024年5月9日

軟銀領頭爲英國AI公司Wayve提供10億美元融資

日本軟銀對開發自動駕駛軟體的英國新創企業的投資,是歐洲迄今規模最大的一筆AI融資交易。
2024年5月7日

馬斯克的特斯拉能否繼續橫跨中美兩國?

就在華盛頓對數據安全感到緊張之際,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與一家領先的中國網路公司就駕駛技術達成了一項協議。
2024年5月4日

特斯拉
馬斯克解僱特斯拉整個超級充電站團隊

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公共政策部門也將被解散,執行長在備忘錄中宣佈將再裁員數百人。
2024年5月1日

特斯拉
馬斯克中國之行爲特斯拉帶來了什麼?

馬斯克在北京會見了中國總理李強,並與百度達成了合作協議,這對特斯拉和中國意味著什麼?
2024年4月30日

歐洲汽車製造商艱難應對需求下降

電動汽車價格戰以及令消費者望而卻步的利率都對歐洲汽車行業構成了挑戰。
2024年4月30日

特斯拉
特斯拉與百度合作開發駕駛輔助系統

特斯拉距離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推出自動駕駛功能又近了一步。
2024年4月29日

「違反美墨自貿協定將使美國人買不起皮卡」

斯特蘭蒂斯CEO唐唯實發出這一警告之前,川普暗示,如果他再次入主白宮,他將阻止中國公司製造的汽車從墨西哥進口至美國。
2024年4月28日

特斯拉
特斯拉重新轉向平價汽車

面對特斯拉14年來最嚴重的股價下跌,馬斯克試圖安撫市場,表示將加速推出新車型以及平價車型,與中國競爭對手競爭。
2024年4月25日

國際能源署看好2024年電動汽車銷量

許多製造商擔心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興趣,國際能源署的看法則與它們背道而馳。
2024年4月23日

特斯拉
特斯拉股東迎來7年來最糟糕業績

投資者想知道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是否正處於方向的重大轉變之中。
2024年4月22日

特斯拉
特斯拉股東將投票決定公司遷址和馬斯克獎酬

該公司董事長致函股東,請求他們批准將公司註冊地遷至得克薩斯州,並批准按目前股價計算價值478億美元的馬斯克獎酬方案。
2024年4月17日

進口的中國汽車猛增 歐洲港口變「停車場」

港口和汽車行業高階主管指出,中國電動汽車的堆積是造成歐洲港口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4年4月9日

特斯拉
電動汽車市場放緩,特斯拉還能重現輝煌嗎?

汽車製造商受到廉價中國品牌、需求下降甚至伊隆-馬斯克「有毒」個性的威脅。
2024年4月6日

特斯拉
特斯拉和比亞迪銷量下滑,電動化轉型擔憂加劇

在比亞迪出貨量大幅下降之後,特斯拉重新奪回全球最大純電動汽車銷售商桂冠。
2024年4月3日

比亞迪首季純電動汽車銷量環比下降42%

國內市場需求疲弱而競爭加劇導致比亞迪在第一季度售出逾30萬輛純電動汽車,這意味著特斯拉將奪回世界最大純電動汽車賣家的桂冠。
2024年4月2日

車企最大擔憂:如果電動汽車銷售放緩不是暫時現象該怎麼辦?

去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爲950萬輛,但預計今年只能達到980萬輛。電動汽車生產的擴張遠遠超過需求,引發對資本配置不當的擔憂。
2024年4月2日

事故
拜登政府警告稱巴爾的摩港將長期中斷

巴爾的摩港口橋樑倒塌,導致美國重要貿易樞紐關閉,汽車製造商和保險公司正為後續影響做準備。
2024年3月28日

英國對加拿大汽車出口面臨6%的關稅,兩盟國貿易爭端加深

隨著英國脫歐後的協議到期,兩個盟國就汽車中可包含多少歐盟內容僵持不下。
2024年3月28日

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今年將佔據歐洲市場25%的份額

歐盟汽車製造商警告說,來自中國的廉價車型浪潮將削弱本土公司生產車型的競爭力。
2024年3月27日

英國將就中國網路攻擊發出警告

就在中國電池公司考慮投資英國工廠之際,英國副首相道登將向國會議員通報來自中國的網路威脅。
2024年3月25日

法拉利
法拉利臺灣銷量成長一倍

得益於晶片行業的蓬勃發展,臺灣私人財富急劇成長,消費者對豪車的需求超過中國大陸和香港。
2024年3月25日

汽車業
部件供應商:純電動汽車需求「明顯放緩」

前身是吉凱恩汽車部門的道萊斯的CEO稱,汽車製造商正在告訴其供應商將重點從電動車型轉向混合動力汽車。
2024年3月22日

奧迪考慮在美國生產電動汽車以擴大市場份額

其母公司福斯汽車在南卡羅來納州建造的工廠是這家德國品牌的可選方案之一。
2024年3月20日

定製車需求令賓利實現創紀錄業績

去年每10名客戶中就有7名購買了超過4萬歐元的定製附件,同時該公司推遲了全電動車型的發佈。
2024年3月19日

汽車
Stellantis是如何憑藉求生心態碾壓大眾的

組成Stellantis的每家企業——飛雅特、克萊斯勒、標緻、歐寶,都經歷過死而復生或瀕臨死亡,這讓Stellantis有一種求生心態。
2024年3月18日

本田、日產宣佈聯手開發電動汽車

大眾上週也表示可能與雷諾合作,突顯傳統汽車製造商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威脅紛紛締結聯盟,以求集中資源開發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
2024年3月18日

梅賽德斯試用人形機器人,執行「高難度和重複性」任務

德國汽車製造商在難以招聘足夠多的可靠工人之際,將目光投向了機器人。
2024年3月17日

福斯汽車考慮合作生產更便宜的電動汽車

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考慮分攤成本,以應對中國生產的廉價競品。
2024年3月14日

賓士CEO呼籲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降關稅

康松林認爲,來自中國的競爭加劇將有助於歐洲汽車製造商生產出更好的汽車,而保護主義則是「走錯了路」。
2024年3月12日

吉利的融資希望因路特斯股價暴跌而蒙上陰影

路特斯上市後股價暴跌,讓人對雄心勃勃的中國車企吉利未來利用公開市場融資的能力產生疑問。
2024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