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華

北韓
金正恩再次訪華尋求放鬆制裁

北韓領導人今年第三次訪華,旨在爭取恢復朝中貿易。分析人士稱,鑑於中美貿易戰,中國領導人可能答應該請求。

歐洲如何與中國共處?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英國首相卡麥隆的中國之行,折射出整個歐洲對中國崛起的反應。深陷經濟困境的歐洲迫切希望向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增加出口,但同時也需要思考,如何將這個目標與堅持歐洲價值體系和利益協調起來。

卡麥隆
「貿易首相」卡麥隆

國內輿論的指責和經濟現實的壓力,讓英國首相第二次訪華之旅頗具「忍辱負重」色彩。但卡麥隆似乎決心用行動證明,這一回他要在中國將「經貿外交」進行到底。

FT社評:立場搖擺無助於卡麥隆

對華政策的搖擺不定,讓英國首相卡麥隆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他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從一開始就更加巧妙和務實一些的話,結果就會好很多。

歐巴馬
新日美同盟中的密碼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新日美同盟給中國和東亞帶來了巨大挑戰。在其形成的初期,北京可能需要採取三手策略,各個擊破。

歐巴馬
分析:歐巴馬對華態度讓印度不安

在印度總理辛格今日開始對美國展開國事訪問之際,印度擔心自己在美國重點名單上的地位有所下落。歐巴馬上週訪華期間對中國示好,使印度更加焦慮。

歐巴馬
如何定義中國?

《FT中國投資參考》主編金奇:中國位居世界前茅、或正加入國際聯盟的領域不斷增多。我們應該如何定義中國:一個正在領導「發達」世界的「發展中」國家?

歐巴馬
歐巴馬訪華為何謹慎?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對自身利益的關注格外強烈。從歐巴馬耐心謹慎的中國之行看,他明白,不管是在人民幣還是其它問題上,北京方面只會接受自己相信的變化。

歐巴馬
歐巴馬該說的大實話

FT首席經濟事務評論員沃爾夫:鑑於中國匯率政策問題之大,我覺得歐巴馬與胡錦濤會談期間,應該說一些大實話,儘管他可能不會真的這麼說。

歐巴馬
分析:南韓夾在中美之間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後,昨日抵達南韓。如今,美國不再是唯一的主角,中國已經成爲南韓主要貿易伙伴。

歐巴馬
美國須視中國爲友

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歐偉博: 雙方不要帶著防範、競爭或警惕的心理去處理美中關係,而是代之以合作、開放和信任。

歐巴馬
歐巴馬訪華兩手空空?

從美中兩國領導人昨日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看,雙方在一系列問題上存在鮮明分歧,顯然未能就歐巴馬訪華的大部分議程內容達成共識,包括人民幣匯率、阿富汗和伊朗問題。

歐巴馬
中美之間的歷史淵源

FT特約編輯沙瑪:自1784年第一艘商船由紐約駛向廣州以來,神祕的陰陽相吸,始終維繫著美中兩國。也許正如林肯的中國公使蒲安臣所說,美中之間存在某種天生的親切關係。

歐巴馬
分析:歐巴馬在中國「走鋼絲」

歐巴馬與中國學生的對話清晰地體現出美中關係的變化。他一方面要伸出友誼之手,表示願意與北京方面合作,另一方面又不能給美國的保守人士任何口實。

歐巴馬
中美合作大,還是競爭大?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歐巴馬在訪華前,定位中國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在東京時,歐巴馬宣稱歡迎中國崛起。

歐巴馬
歐巴馬訪華:「務實外交」之旅?

華盛頓明白,美國已經不再有能力在中國面前扮演老師的角色,因爲通常是輪不到債務人給債權人上課的。權力正在向東方轉移,而美國必須適應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