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巴馬

歐巴馬訪華為何謹慎?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對自身利益的關注格外強烈。從歐巴馬耐心謹慎的中國之行看,他明白,不管是在人民幣還是其它問題上,北京方面只會接受自己相信的變化。

1972年,當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首次會見毛澤東時,他在具體安排上遵從了毛澤東的意願。儘管他正確地認爲,與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建立關係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但他的出訪在安排和基調上都由北京方面決定。

在一個小時的會談中,尼克松稱讚了毛澤東的著作。坐在白色痰盂旁邊的毛澤東回答說,尼克松的文學造詣也「不錯」。當尼克松試著提及臺灣、北韓和越南等實質性話題時,毛澤東漫不經心地說道,這些問題「很麻煩,我不想涉及太多」。

這些片段摘自喬納森•芬比(Jonathan Fenby)的《企鵝現代中國史》(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芬比寫道:「西方到來是爲了討好中國,在外交手段嫺熟的總理的幫助下,中國確立了一種延續至今的模式。這些游擊隊的後代以目光壓倒超級大國,而超級大國會逆來順受。」

您已閱讀20%(364字),剩餘80%(14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