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韓寒
「大邏輯」視角下的方韓之爭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劉遠舉:撇開爭論中的細節,韓寒保衛的是公共地位,結果取決於社會認同,而社會認同本質上是大眾對公共人物的擇優結果,是要更優而非及格。

方舟子
庸常時代裏的庸常新聞

《上海商報》陳季冰:今天適逢胡適先生逝世50週年,而韓寒眼下的窘境頗像一個世紀前的胡適。從相隔一個世紀的兩場爭論中,可見中國社會整體智識衰敗到了何種程度。

韓寒
「韓方之爭」中的誠與真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賈敏:理解美國文學批評家特里林對真誠和真實的洞察,對審視「韓方之爭」具有別樣意味。在這場論戰中,質辯雙方都在承受真誠與真實的雙重考驗。

韓寒
韓寒當以才華自辯

中國內地撰稿人劉遠舉:對韓寒而言,是否代筆只是一個弱質疑,而對其才識和才思的質疑纔是實質性的強質疑。遺憾的是,韓寒對於後者的回應卻顯得弱了。

「韓寒」是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有人試圖區分真實存在過的韓寒和偶像韓寒,刮掉罩在「偶像韓寒」身上的油彩,但捍衛偶像韓寒的族羣則不能容忍這種質疑。

媒體札記:「窮追猛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郭美美事件後,民政部官員呼籲不要對慈善事業「窮追猛打」。在另一場知識界爭論中,方舟子「窮追猛打」賀衛方,收穫了更多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