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指

金融監管領域也要「打老虎」

FT駐華記者歐陽德:中國監管當局最近對光大證券進行了嚴厲處罰。對長期充斥不當行爲的中國證券行業而言,這種嚴格執法是一劑良藥。

從「327」到「816」:相同和不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兩起事件都對市場行情產生了巨大影響,327事件是欠缺理智且鋌而走險地孤注一擲,而816事件則是非常理智卻欠缺資訊披露地自我救贖,創新並非僅爲創新本身。

烏龍指豈能烏龍治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胡俞越:中國證監會處罰光大被認爲「大快人心」,但也值得商榷。烏龍事件衝擊逐漸消化,反思不能簡而化之,監管部門更應合理合規、依法治市。

Lex專欄:那斯達克「沉默非金」

那斯達克在上週發生技術故障期間對公衆守口如瓶。這不夠好。此類事件對交易所掌門人的考驗在於是否能讓市場安心。對此葛林菲爾德不僅做的不好,還可能因此導致業務流失。

烏龍交易與市場亂象

中國申銀萬國桂浩明: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可視爲中國股市亂象的一次集中爆發。不僅反映在創新混亂與監管不力,還暴露了市場對傳聞過度炒作的惡習。如不從根本解決制度規範和風險控制等問題,各種有意無意的違規事件將難以斷絕。

光大事件不應止於「非人爲過錯」

FT中文網財富管理編輯馮濤:光大「烏龍指」事件被界定爲套利系統問題而非人爲過錯,但很多懸而未決且爲業內人士最關注的問題卻並未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