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光大證券

烏龍交易與市場亂象

中國申銀萬國桂浩明: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可視爲中國股市亂象的一次集中爆發。不僅反映在創新混亂與監管不力,還暴露了市場對傳聞過度炒作的惡習。如不從根本解決制度規範和風險控制等問題,各種有意無意的違規事件將難以斷絕。

8月16日的烏龍事件震驚了市場。光大證券某自營部門在進行套利操作時程式發生問題,導致權重股大面積漲停,股指衝高百餘點。過後,光大證券宣佈交易出現差錯,其股票臨時停牌,而被拉高的股市大盤也隨即開始下跌,最終以下跌報收。

從目前公佈的有限資訊來看,這一事件似乎是屬於技術事故,是由於交易過程買入指令生成系統與執行系統出現系統調用錯誤和額度管理失效,結果巨量買盤以市價成交的模式出現,從而引發了市場的震盪。這種因爲交易程式出錯所導致的誤操作,被稱之爲烏龍操作,在海外市場也時有發生,但影響通常比較有限。如果情況僅僅是如此,那麼也就不妨當作市場上的一個插曲,不必做過多的解讀。

回看整個事件,即便這確實只是一個技術性事故,其發生以及隨後所帶來的影響將很巨大,但卻暴露了當前市場上所存在的諸多亂象。正如有人指出的,按照現在的交易程式,交易員所做出的買賣指令是需要通過預設的電腦審覈程式審覈的,作爲單一套利賬戶,其資金規模不太可能達到幾十億元的水準,換言之也就是在其獨立的資金賬戶上未必會有鉅額保證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錯誤指令怎麼可能有效地傳遞到交易所呢?最可能的解釋就是交易控制系統存在漏洞,交易指令可以逃避相關的監管;另有人表示在光大期貨當天增加了7000多手股指期貨的空單,這個數字又恰好與傳說中的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中買入的實際股票規模相當。

您已閱讀29%(567字),剩餘71%(14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