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外賣大戰中的贏家和輸家

閆曼:這一屆消費者是「見過世面」的,經過這麼多次外賣大戰之後,像我這樣薅了羊毛就走的消費者比比皆是。

每天打開App彈出來的紅包和優惠券、社群媒體上的「0元購」奶茶和薅羊毛攻略、街上川流不息的外賣騎手們,和接單接到崩潰的餐飲店員……在這兩週被大家稱爲「史詩級」外賣大戰中,這一幕幕變得特別常見。

之所以被稱爲「史詩級」,大概是因爲紅包額度又大範圍又廣,基本上沒什麼門檻,光阿里就宣稱淘寶閃購藥投入500億元補貼。一眼望去到處都是喝到「0元購」奶茶咖啡的消費者。就連我這種平時不喝奶茶不點外賣的「殭屍」用戶,都在紅包的誘惑下「支稜」起來,怒點了兩杯回來嚐了一嘗。

這一輪外賣大戰始自4月份,京東突然開始向美團挑戰,一邊在給騎手社保的問題上佔據道德高地,一邊開始進軍外賣領域。這邊京東和美團打得激烈還沒有分出個勝負,那邊淘寶迅速上線了閃購業務,不敲鑼不打鼓,直接發紅包。至此平臺之間的戰爭迅速升級。

周圍有朋友不禁感慨:在最該減肥的年紀遭遇了最讓人驚豔的外賣大戰。

我曾經在4月份的專欄文章《京東戰美團,二次外賣大戰爲何而起》中解釋過爲什麼勢力範圍已經相對穩定的外賣消費市場,現在又開始爆發商戰。無論是什麼時候,商戰自然是爲了搶地盤。

美團最近幾年將自己在外賣和餐飲領域積累的供應鏈能力拓展到零售領域,號稱「30分鐘送萬物」的閃購業務,已經動到了電商平臺的蛋糕。雖然看起來京東是第一個跳起來反擊的,但是淘寶的參戰是必然的,而且應該也觀望和策劃了一段時間。業界的共識擺在那裏:老大和老二打起來,到頭來死掉的可能是老三。前幾個月業界常拿這句話來調侃餓了麼,阿里又怎麼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幕真的發生。

所以現階段這場升級了的外賣大戰,實際上搶的並不僅僅是外賣領域的市場,而是包括外賣在內的全品類即時零售這個大場景。

紅包開道之下消費者趨之若鶩,現階段看上去幾家放出來的數據自然是光鮮亮麗,但是就此慶賀消費場景的擴展,甚至言及消費市場活力的提振,可能還是有點過於樂觀了。

雖然也可以稱其爲是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升級,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閃購和即時零售並不能算是一個特別新的消費場景,在此之前,搶地盤搶得如火如荼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即時生鮮配送,小程式下單即時配送的商超們已經司空見慣。

在網路消費紅利見頂的情況下,現在的消費市場已經很難說有什麼特別明顯的增量。傳統電商平臺,以及抖音、快手和小紅書等擴展電商業務的社群平台,大家依然還在一個存量市場裏面打滾,存量市場的爭奪和增量市場的擴展,現如今很難說哪個更難。

最關鍵的是,這場外賣大戰之後,燒錢燒出來的這麼多新用戶是否願意在奶茶咖啡外賣之外,順勢在平臺下單其他品類?消費者在薅到0元購奶茶之後,是否願意拿出更多錢在平臺上消費並堅持這種消費習慣?換言之就是,這場即時零售的補貼戰爭是否能夠激發出新的消費增量?

這一點可能是存疑的,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廣大消費者的消費行爲如果這麼好培養的話,經濟學界也不用天天爲怎麼刺激消費傷腦筋了。

更何況這一屆消費者是「見過世面」的,經歷過這麼多次的網約車大戰、外賣大戰之後,消費者對平臺很難說有什麼忠誠度或者依賴性。哪個平臺優惠更多就去哪個平臺;有些消費品類有紅包就買,沒紅包也可以不買。像我這樣薅了羊毛就走的消費者比比皆是。

總而言之,這場史詩級外賣大戰,贏家是誰不好說,未來可能也不會有誰是長久的贏家,但是輸家一定是我的體重秤。

(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更多分析可見作者個人公號《科技曼談》ID:kejimantan)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讀者評論

科技曼談

閆曼,FT中文網科技與產業板塊主編,負責FT中文網科技板塊的策劃、專訪及編輯工作。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新聞碩士,近十年一線媒體採編經驗,深耕網路科技領域新聞多年。曾爲多家知名媒體特約撰稿人。本專欄旨在分享作者身在科技、創業和投資前線的觀察,就科技領域動態作出鮮活生動的第一時間解讀。 個人公衆號:科技曼談(ID:kejimantan)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