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老齡化

別急著說「老了」——關於腦力巔峯的真相

奧康納:認爲隨著年齡成長大腦就會走下坡路的想法可能會自我應驗。或許對抗衰老最有力的武器,是停止相信認知能力下降的「必然性」。

我記得在快三十歲的時候看過一篇科普文章,按照上面的說法,當時我已經過了認知巔峯期。也就是說,我的職業生涯纔剛剛開始,而我的大腦已經走上了一條不可逆轉的下坡路。

當時我對此不以爲意,但隨著我步入四十歲,我發現這個想法越來越讓人沮喪。再過幾年,是不是就要有人開始安慰我:「雖然你認知能力不如從前,但你更有『智慧』了」?難道我非得開始做填字遊戲來延緩那不可避免的衰退嗎?

也許不必。一項新的縱向研究對人類認知能力隨年齡變化的規律描繪出了完全不同的圖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開展了一項計劃,測試39個國家16歲至65歲成年人的讀寫和計算能力。其中,德國是唯一一個在三年半後對同一組人再次測試的國家。

您已閱讀20%(298字),剩餘80%(12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