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藝術

漫談南韓藝術家姜明姬個展:忠於自我的表達才能傳遞

Luning Wang:有人會用市場表現和價格標籤去定義藝術的價值,但真正懂得理解藝術內核的藏家們會更珍視作品中的「感性」。

正秋時節的南法陽光明媚,南韓女藝術家姜明姬(Myonghi Kang)的個展在Chateau la Coste 由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的通透敞亮的展廳中展出,她畫的抽象風景呈現著光之影照、色之通透, 而這位藝術家所畫爲景,景卻是時間和超越時間的精神的載體。

在法國前總理多明尼克•德維勒班(Dominique de Villepin)——這位藝術家的重要贊助人眼裏,姜明姬的作品所展現的普世價值及真摯表達最爲引人入迷,他在展覽開幕午餐會特別上講到:「在這個時代,姜明姬仍然在通過藝術探索著真理。」

從具象到詩意的抽象,這位旅居法國的南韓藝術家早在80年代末期就收穫了事業成就——1986年,她的作品於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展出,1989年,她又成爲了首位在首爾的國家當代美術館展出的南韓女性藝術家。她與多明尼克•德維勒班的友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時任法國總統賈克•席哈克政府祕書長的多明尼克•德維勒班在法籍華裔藝術大師趙無極的展覽與姜明姬相識,有感於她的藝術創作,多明尼克•德維勒班不僅變成了她的重要藏家,也成爲了她的摯友以及她藝術文獻和圖錄的創作者。多米尼克•維德爾潘用優美詩意的文字解讀了她作品的內核。在姜明姬眼中,多明尼克•德維勒班不是一位政客,而是一位詩人。

您已閱讀19%(545字),剩餘81%(23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畢加索與單身女孩

畢加索是歷史上充滿著變化的炫彩時代的文化先鋒,也是文藝巨匠社交圈的重要人物。藝術家本人歷經爭議,卻演繹出時代精神,鑄就出經久不衰的品牌效益。時至今日,「畢加索」不僅代表著家喻戶曉、至高價值的藝術,它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和打破藝術、人文與商業邊界的象徵。「畢加索」的傳奇正是呼應了時下文化領域的形態與產業趨勢。《畢加索與單身女孩》專欄以生活在國際都市的華人女性的個人視角, 觀察文化藝術領域的熱點事件、解析「破圈」的文化現象, 對話業內領軍人物。「單身」與婚戀狀態無關,而是代表多元文化中個體的存在。

作者王陸寧(Luning Wang)常駐倫敦,布里斯托大學政治學學士,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碩士,現從事文化藝術項目諮詢與內容行銷。個人公衆號: 畢加索與單身女孩(ID:picassosinglegirl)小紅書/微網誌:Luning陸寧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