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些認爲《風流一代》像是一種「中式夢核」的批評者說得其實不錯,隨著那個大開大闔的時代的逐漸遠去,賈樟柯只能從曾經拍攝的廢棄鏡頭中去緬懷和憑弔它——那些昔日的生活片段變得熟悉而又荒涼,又由於這些影畫素材的經年累月的緣故,它讓觀衆體驗到一種塵封的、隔膜的年代感,標清的視覺與粗糙的音效。許多影迷開始覺得,賈樟柯在不可救藥地自我重複、自我麻醉,這是一種枯竭的標誌,好像他掉進了曾經那段時間的黑洞裏,並且一遍又一遍地吸吮養分。
《風流一代》上映至今的總票房僅有可憐的600多萬,這個數字即使是對於文藝片而言也太過寒酸。它的豆瓣評分如今只有6.3分,創造了賈樟柯電影的新低,人民幣票房與口碑的雙撲街,誠然與藝術院線的分佈有關,那些能夠給予賈樟柯電影排片的影院幾乎都分佈在一線城市,因爲只有一線城市有足夠的文藝片人口和觀衆基數。然而正是這些城市的觀衆,恰恰是最爲遠離縣城經驗的一批人。對於有條件在大銀幕上觀看《風流一代》的許多人而言,賈樟柯鏡頭中的那個中國已經遙遠得近乎陌生。
您已閱讀11%(432字),剩餘89%(36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