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房貸利率調整,如何形成市場化長效機制?

餘洋:當前房貸政策,依舊缺乏市場化且穩定的存量住房貸款利率調整機制;而這正是穩定貸款者預期,保障其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

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處於下行週期,存量房貸利率高於新增房貸利率,導致居民提前還貸現象變得十分普遍,對消費形成了明顯的擠出效應。

儘管近一年來新政策不斷出臺,存量貸款利率下調幅度十分可觀,但存量房貸利率仍高於新增房貸利率,貸款者仍有提前貸款的需求。尤其是這些調降貸款利率的政策都是一次性的,沒有形成長期穩定的機制。未來市場利率回升時,央行也可能一次性調升利率加點,不利於居民穩定預期的形成。

在2020年房貸利率改革後,中國絕大多數存量和幾乎全部增量的住房貸款都是可變利率類型,利率形成的具體機制是「加點+5年期LPR」,加點(可正可負)由貸款銀行提供,原則上在全貸款週期保持不變,貸款利率變動則是靠5年期LPR利率變動,該利率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根據20家代表性銀行提供的報價計算得出,每月發佈一次。

您已閱讀12%(350字),剩餘88%(24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