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德國經濟

在政治逆風下,德國汽車在華投資爲何達新高?

張冬方: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都有所下降得所有其他外國汽車製造商相比,德國車企在華市場的表現相對較好,尤其是在豪華車領域。

德國汽車業正在遭受接二連三的衝擊。從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加徵關稅終裁生效之際,到高舉關稅大旗的川普強勢迴歸,而出口大國德國也被稱作爲川普「最鍾愛的對手」,德國汽車首當其衝,再到德國總理蕭茲解僱財長林德納,德國政府陷入瀕臨崩潰當中。

在這風起雲湧的大環境當中,德國和德國汽車業在衆爭端當中的處境耐人尋味,也是觀察歐盟對華政策的出臺和執行,甚至中歐美關係上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反補貼稅上,德國是爲數不多的明確持反對立場的一方,當然,歐盟成員國頭號經濟大國的反對立場最終仍然無法改變事態的發展。德國的反對立場非常好理解,德國汽車業的命運與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緊密相連,即使在緊張的地緣形勢下,即使在歐盟和德國國內「去風險」的口號之下,即使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之下,德國汽車業絲毫不敢怠慢中國市場。

在智庫榮鼎集團近日發佈的歐盟企業在華直接投資研究報告描畫了德企,尤其是德國車企如何塑造歐對華直接投資的整體畫面。先來看整體畫面,2024年上半年,德在華FDI佔歐盟對華投資總額的 57%,2023年時爲62%,2022 年則爲創紀錄的71%。而這些高比例都歸因於汽車業相關的投資。自2022年以來,德國汽車相關行業在華FDI 約佔歐盟對華投資總額的一半。榮鼎研究顯示,在經歷了2015年至2018年的逐步下滑、2019年至2022年因幾起大額收購而一度跌宕起伏之後,歐盟在華FDI再次進入成長當中。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來,歐在華投資(包括綠地投資和收購)保持快速成長,並於2024年第二季度達到38億歐元。該金額是過去十年來的第二高水準,接近2010年代初時的投資盛況。當時,歐盟投資者對中國的興趣一度高漲。

您已閱讀33%(714字),剩餘67%(14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