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創新

從新晉諾獎得主的貢獻看制度創新的重要性

鄭志剛:如果用簡潔明瞭的一句話來概括阿西莫格魯等三位教授的貢獻,也許就是他們用令人信服的計量方法證明了諾獎得主諾斯提出的「制度重要的」觀點。

2024 年諾貝兒經濟學獎授予達龍•阿西莫格魯 (Daron Acemoglu)、西蒙•強森 (Simon Johnson) 和詹姆士•A•羅賓遜 (James A. Robinson)三位學者。對於他們三位獲獎相信絕大多數熟悉他們工作的經濟學同行並不感到意外。如果用最簡潔明瞭的一句話來概括阿西莫格魯等三位教授的貢獻,也許就是他們用令人信服的計量方法證明了諾獎得主諾斯(North)提出的「制度重要的」觀點。

作爲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和同樣的諾獎得主,諾斯基於相同民族人種、相同地理氣候特徵,甚至相同宗教信仰和文化,卻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大相徑庭的北韓和南韓、民主德國(東德)和聯邦德國(西德)的對比研究,得到私人產權保護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重要的結論(參見North, Douglass & Roberts P. Thomas, 1973, The Rise of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但諾斯基於案例對比的工作很容易遭到「缺乏制度對經濟績效效應的可靠估計」的批評。例如,或許是(南韓、西德)富裕的經濟條件能夠負擔更好的(保護私人產權和鼓勵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也或許是多種原因(開放的國際貿易和獲得外部經濟援助)導致的不同經濟體不僅制度不同,而且人均收入不同。前者存在的問題在經濟計量分析中被稱爲「反向因果問題」,後者存在的問題在經濟計量分析中被稱爲「缺失變數問題」,二者都是如今經濟研究計量分析中「內生性問題」的典型表現。

您已閱讀13%(679字),剩餘87%(43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