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一些美術館的興趣似乎轉向了歐洲歷史中的藝術,不少古典油畫作品遠渡重洋來到了黃浦江的兩岸,而這些教科書級別的傑作立時成了人們成羣結隊走進美術館的重要理由。這幾年,很多人通過閱讀書籍以及收看短影片和網路直播,進一步完善了全球藝術史的普及教育。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可以站在原作面前目睹神韻、感受作品的強大吸引力,被認爲是藝術欣賞的終極體驗。
如果說繪畫作品表現了文藝復興時代歐洲貴族的堅持,或者是在描繪歐洲大陸的輝煌過往,那麼攝影作品則是通過攝影師展示著這個時代的進步與衰敗。特別當大自然因爲人類的過度開發而遭遇毀滅與消失的時候,對於那些曾經輝煌的建築物的破敗與殘垣斷壁,還有那些突然拔地而起又絕對充滿驕傲的偉岸紀念碑,人們會把這樣的新舊對比與這樣的不甘墮落,視爲世界的終結過程。攝影藝術曾經被認爲是塑造當代文明的重要力量,而在智慧型手機時代,攝影的過程則被看成是一種通過認識與炫耀的簡單願望所推動的社交方式。其實人類始終也無法超越這樣的推動,就好像陸地周邊環繞的浩瀚海洋,那無邊無際的海洋,始終會讓陸地上的人們認爲自己從未踏足過一樣。

您已閱讀16%(511字),剩餘84%(26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