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的夏天是屬於浦東美術館的劉香成攝影展,生活在曾經因爲照相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生活習慣的中年人,與每天隨手就拍出幾十張自拍的千禧一代,都會被他的作品所感動。因爲劉香成用了他大半輩子的心血和鏡頭講述了一個關於中國國家形象以及關於這個國家進步的故事,他通過一個客觀存在的相關物體中試圖找到一個觀察時代進步的著眼點,而相機的取景器讓他感受到這個社會的形象的投射。
在攝影師們對繪畫進行一場精神革命的時候,藝術家們開始用抽象的、非物質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生活,就好像音樂家們不依賴物質世界意義,藝術家們的藝術也開始更加按照自己的內心想法去擁抱自己心中的繆斯。在瓦西里•康定斯基在1911年提出藝術從傳統的物質現實中解放出來的繪畫理論的時候,攝影藝術也開始了自己的突飛猛進。而對於更多的普通人來講,今天去看一張民國時代氣宇軒昂的人物肖像,要比今天每個手機用戶裏面安裝的美圖秀秀帶給我們的震撼來得更加持久,雖然今天的手機程式可以在後期把螢幕裏面的人像修飾得更加脣紅齒白,用一種幾乎要溢位螢幕的不真實的飽滿,來撫慰這個時代衆多需要減肥的我們。
而在楊福東對於上海本土文化凝視的系列作品中,他的黑白攝影作品《國際飯店》從游泳競賽中女選手觸線出水之時神采奕奕的笑容。那四個柳葉彎眉,朱脣皓齒,燙著波浪捲髮的女孩坐在國際飯店藝術裝飾風格的泳池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之時,引領彼時風尚潮流的月份牌廣告畫報中的女子。那些被提煉出來而感動創作者的元素,表現了撩人心扉的女性青春之美,無論是古舊風格的泳池還是身著舊款泳裝的青春女子,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純樸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