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悲觀不僅於事無補,還有害

凱莉:悲觀主義者可能覺得,悲觀和憂慮會有助於促使人們行動起來,但許多研究表明情況正好相反。

在勵志界,有很多格言警句讚揚積極思維的力量,強調改變消極思維的重要性。「一旦你捨棄消極想法,代之以積極想法,你就會開始獲得積極結果。」「積極思維不只是一句口號。」「世事本無好壞,皆因思想使然。」(最後一句出自莎士比亞(Shakespeare),藉由哈姆雷特(Hamlet)之口。)

然而,每當我們思考和談論我們頭腦以外的世界、尤其是世界的未來時,除了發表極其悲觀的看法,說別的似乎都是不地道的。我們似乎集體拿定了主意,我們必須時時刻刻都竭力擺出一副總是高興不起來、意氣消沉的悲觀態度。如果你說了什麼樂觀向上的話,你不僅顯得對世界上的種種苦難無動於衷、漠不關心,你還會覺得自己說的話有失莊重,非常跟不上潮流。

這些年來,在問起某個朋友或熟人的近況時,他們經常回答類似這樣的話:「噢,你知道,不太好,如今世道真是操蛋。」聽到這樣的話我總是很感慨。我一般都會點頭附和,儘管我並不總是十分確定我在點頭附和這個世界上具體哪個操蛋的方面。在任何特定時刻,他們可能指的可怕事情都太多了(現今就有加沙局勢、反猶主義、氣候變化或人工智慧),找到讓人悲觀的事情並不難。

您已閱讀27%(472字),剩餘73%(12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