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完了,各地的中小學也差不多到了開學季。每到開學季前夕,都有不少學生要挑燈夜戰,拼命補作業。因爲各種原因,丟了作業的也不少。前幾天就有一個在網上流傳頗廣的短影片,說的就是一個小學生把寒假作業丟在法國公廁,卻被好心的法國人找到中國網友,要求將那些「一頁都沒做」的寒假作業物歸原主,讓人哭笑不得。雖然影片內容未得到證實,但圍繞寒假作業,總是有太多的「恩怨情仇」,讓學生們欲哭無淚、欲言又止卻是事實。寒假作業帶來的壓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壓力呢?對學生們的成長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寒假,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短的假期,而且寒假的核心是「過年」。過年是節慶,是歡欣,也是人們勞作一年之後的休養生息。可是,對現在的學生而言,「休養生息」這個詞卻是奢侈的。在學業競爭白熱化,內卷盛行,前途卻一片茫然的今時今日,也沒有哪個家長和老師敢放任孩子在整個假期完全不寫作業吧?但寒假作業帶來的是一種怎樣的壓力?到底對孩子的學業有沒有幫助?卻很少有人深思。但如果讓孩子們說真心話,相信沒有人願意寫寒假作業。在短暫的寒假、在舉國同慶的春節期間,那個疑似把作業丟在旅行途中,丟在異國公廁的學生,到底是不是故意的呢?那則短影片火了,其實也從側面說明,人們不是不知道孩子們的悲欣,不是不知道這些孩子面對的學習壓力有多大。
其實,沒有壓力的世界是不可能的世界,人的成長也確實需要壓力,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如此。一定的壓力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例如,步入中年的人會漸漸對「骨質疏鬆」有認知,會明白想要骨骼強健,就需要負重鍛鍊。有壓力,骨骼才能更強韌。但是壓力超過一定限度,也會骨折骨裂,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