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教育

在自然營地中尋找孩子的內在動力

子舒:雙減之後,家長對素質教育和孩子的自驅力仍然存在許多疑問:減輕外在壓力似乎並不代表獲得內在動力。孩子學習成長的內在動力可以有哪些?

2018年的夏天,我與中方和美方團隊聯合創辦了一個叫做Robert Frost Camp(RFC)的夏令營,帶領中國孩子來到緬因州的森林大海邊與美國孩子、團隊匯合,開啓和孩子們一起探尋內在動力的旅程 。

時隔幾年來分享這個夏令營的故事,是因爲我觀察到,哪怕雙減之後,家長對素質教育和孩子的自驅力仍然存在許多疑問——減輕外在壓力似乎並不代表著獲得內在動力。那麼,孩子學習成長的內在動力可以有哪些?可以通過什麼樣的互動和場景來培養內在動力?

我希望我們設計的夏令營項目能讓孩子建立社區共居的責任感、對大自然的理解與跨文化交流與理解力,找到內在聲音、培養主觀能動性。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做一件事是出於對它的喜歡,甚至可能愛上做家務、學英語、喫蔬菜,而不是出於被老師和家長強迫、命令。這次夏令營的時長只有短短七天,但我們仍期望在一以貫之的理念下引導孩子在行爲上作出改變。

您已閱讀11%(379字),剩餘89%(31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子嘗新露

教育通過哪些方式,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如何幫助每個個體實現自我價值,共建未來社會?本專欄探索教育與個體內心、社會文化、大千世界間的關聯。作者子舒畢業於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曾任職于波士頓醫療中心BIDMC研究家庭心理健康,有教育創業公司和大型集團的行業經驗,持續關注教育創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