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hatGPT

ChatGPT橫空出世,還需要鼓勵生育嗎?

馮鬱青:在AI發展的背景下,擁有大規模的就業人口未見得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AI有可能取代人力,成爲未來創新,發展的最大動力。

ChatGPT橫空出世, 上線僅五天就達到百萬用戶。隨後開始指數級的成長,今年1月末的月活用戶突破一億。新一代大語言模型的能力已經橫掃幾乎一切產業。在文創,教育、金融,法律,藝術設計和醫療,編程等等各個領域都有可能帶來根本性的變化,也引起了很多從業者的恐慌。傳說中人工智慧將取代工作的前景似乎一下子來到了眼前。那麼隨著AI的快速發展,未來擁有龐大工作人口,所謂人口紅利還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嗎?

這個問題對於像中國和印度這樣長期依賴其龐大人力資源推動經濟成長的國家尤其相關。中國目前正在應對人口結構的轉變。自從印度的人口超過中國後,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增加了。中國人口在今年開始出現負成長。人們擔心人口減少,老齡化可能使其失去人口紅利。勞動力萎縮,經濟發展放緩,對中國的養老系統產生巨大壓力。有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爲中國勞動力短缺會增加製造業成本,加劇美國等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產品的國家的通貨膨脹,可能會拖累全球經濟。

作爲回應,中國政府開始鼓勵生育。獨生子女政策早已取消,三孩政策的限制在某些地方也被取消,人們擁有了更多的生育自由。最近,對人口問題一直關切的攜程集團董事會執行主席梁建章真金白銀鼓勵生育。攜程宣佈,2023年7月1日起,入職滿3年的全球員工,不論性別,每新生育一個孩子,將獲得每年一萬元的現金補貼,發放至孩子滿5週歲後終止。不只中國,日本,歐洲全球很多國家都在爲人口下降老齡化而帶來的挑戰不安。

您已閱讀28%(605字),剩餘72%(15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青聽華爾街

馮鬱青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國際關係碩士。曾任第一財經紐約評論員, 報導2008年金融危機和四屆美國大選。曾五次專訪巴菲特,並專訪葛林斯潘,柯林頓總統,比爾·蓋茲等多位重要新聞人物。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紐約主流智庫舉辦和主持年度金融論壇,和美國政界及華爾街大佬討論美國經濟發展及中美關係的熱點話題。2018年當民粹主義和反川普浪潮在全球範圍內激烈碰撞之際,馮鬱青和世界頂級略家和經濟學家展開深度對話,製作六集紀錄片《世界推動者》,探尋二戰之後世界秩序的變化。她現爲華美協進社項目主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