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人口結構與經濟成長:日本經驗與中國現實

程實、張弘頊:作爲亞洲兩大主要經濟體,分析中日經濟的同與不同,既是理論界關注的學術熱點,也將助力市場主體和政策制定者優化長期戰略選擇。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作爲亞洲兩大主要經濟體,中國和日本在經濟發展路徑上既有一些相似,又本質上截然不同。而分析中日經濟的同與不同,既是理論界關注的學術熱點,也將助力市場主體和政策制定者優化長期戰略選擇。

從人口結構與經濟成長的實證關係切入,中日在歷史演進階段上存在雷同之處:1990年的日本和2020年的中國,在人口結構的靜態比例和動態方向上,都高度相似,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長期挑戰。而從包括日本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歷史數據來看,人口結構與經濟成長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相關關係,人口結構老化會造成經濟成長減速,但這種減速普遍呈現出階梯式演進的特徵,勞動力與老年人人口之比有兩個重要的數據關口,當這個比例分別降至7.5和4.8左右時,經濟增速將出現兩次系統性的重心下移。伴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關鍵指標依次跨過這兩個數據關口,中國經濟減速將是自然的客觀趨勢。雖然減速不可逆,但增質猶可期。

日本經驗和全球規律給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唯有通過持續果敢的資源配置優化和改革開放深化,中國經濟才能避免重蹈日本在類似階段出現的經濟風險(地產泡沫,投資回報率降低,技術進步下降),以中國式現代化謀求高質量發展。從內外形勢演變和中國戰略選擇看,經濟長期發展始終前景可期:一是審視內裏,中國無論在市場深度和廣度上都存在更多可能性;二是面向未來,中國數據要素髮展優勢具備堅實基礎;三是打開自己,改革開放深化將釋放可觀的長期動能。

您已閱讀16%(610字),剩餘84%(32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