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文

如何區分中文教師的水準?

林原:寫作應是檢驗中文教師水準的「試金石」。對中文教育而言,寫作水準高未必成名師,但名師應以寫作水準高爲前提。

如何區分中文教師的水準?我研究中國歷史、哲學、文學等領域多年,並在中國高校人文學院、語言文學學院等工作過,做博士後、訪問學者期間也接觸過在義大利、加拿大等地教中文者,對這一問題做過較長時間思考。在我看來,寫作應是檢驗中文教師水準的「試金石」。

對母語爲中文者而言,聽、說一般不是問題(少數人或許受到口音較嚴重影響)。對其中接受過高等教育者而言,閱讀也不是問題。但寫作不同:相當部分母語爲中文者寫作能力不高,這可從中國不少高校大學生所寫畢業論文的文字水準大致看出——他們自己反覆修改過的文章還存在一些語法問題。另外,至少部分中文教師的寫作水準,也難以高估。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朱剛在2021年6月18日所寫悼詞《求仁得仁,永珍安息》,算上標點不到180字,卻被網友找出多處錯誤。朱剛的研究領域是中國古代文學,居然寫出如此悼詞,如果他研究體育學或化學工程還勉強說得過去;他有文學博士學位,又是教授、博導,居然寫出如此悼詞,如果他是大學生或專科生還勉強說得過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在圈內排名能進前三,作爲中文系「掌門人」,寫出如此東西難免「貽笑大方」。

您已閱讀28%(478字),剩餘72%(12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