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高考改變命運嗎?什麼決定未來的收入?

夏春:孩子的能力,除了個人努力,其實很多程度上來自於家庭。父母應該發現了,真正不能輸在起跑線的,並不是孩子們,而是他們自己。

今年高考各檔錄取分數線和孩子們的成績都出來了,家長孩子也完成了填志願選專業。我當年是先填志願後考試,很羨慕現在的制度。但我也比較幸運,1997年畢業的大學生只有80多萬,容易就業,現在一年畢業的大學生1000多萬,就業成了難題。

以前大家都說「上大學改變命運」,現在這麼想的人少多了。中國的富豪,畢業於重點大學名校的少,普通大學的多,很多人甚至沒上過大學。在普通人看來,大部分人的收入和成就,與大學排名的關係並不大。當然,大家也普遍感覺有個好爸爸要比上好大學對就業和發展更有幫助。這些認知有沒有道理?今天我就來回答一下這個靈魂之問:擠破頭上名校,到底值不值得?

曾任職清華大學的李宏彬教授與合作者詳細研究了這個問題。一個方法是簡單比較名校和非名校學生畢業時的收入。2010年畢業生數據顯示名校學生的平均收入要比普通大學生高出26%,但這個差距大部分可以用學生高考分數展現的能力,專業,大學所在城市,學生個人特徵和家庭背景,例如性別,父母收入,父親教育程度等來解釋。考慮這些之後,名校給畢業生額外增加的收入就下降到了11%。再進一步分析,這部分多出來的收入可以完全用英語成績,擔任學生領袖,和實習經驗來解釋。這就告訴即將上大學的孩子們要學好英語,多社交,多實習。

您已閱讀19%(528字),剩餘81%(21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