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

全球人口減少背後:被忽視的和被反對的

夏春:在我設想的未來世界裏,機器人和人類能達到一個合理比例。且人類的基因是自私的,在負擔減少後,都天生願意複製甚至犧牲自己,完成基因的延續。

去年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負成長,全球人口也會在2040-2060年見頂回落,地球可能變得空蕩蕩。各個國家爲了提升生育率也是絞盡腦汁,可惜都收效甚微,這是因爲影響生育率最大的因素就是城市化帶來的女性工作機會和觀念的變化,最終各國的生育率都趨向一個低水準的陷阱(Bricker and IBBITSON,2019)。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被忽視的社會力量。類似的,一些比較有效的解決之道卻面臨普遍的反對聲音。

肥皂劇堪比避孕藥

就在最近大家爲中國生育率顯著低於日本而擔心的時候,香港科技大學的李文傑教授提出一個新奇的想法,他說只要多拍些電視連續劇,劇裏不生孩子的夫妻老了以後很慘,就可以提升生育率了。但恐怕李教授事與願違,內地和香港家庭劇最常見的劇情就是家裏孩子多帶來的矛盾和不孝順,一樣搞得父母很慘,還不如少生甚至不生。

您已閱讀13%(353字),剩餘87%(23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