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靈活辦公

數字遊民夢想是如何「公司化」的

奧康納:公司並沒有摧毀大眾成爲數字遊民的夢想,但公司正在把它變成一種風險更小、更受控的形式。

成爲「數字遊民」的浪漫夢想在網路誕生之初就出現了。30多年前騎著經過電腦化改裝的自行車穿越美國的先驅史蒂文•K•羅伯茲(Steven K Roberts)在1994年寫道,要成立一支「由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組成的……虛擬科技遊民艦隊(Virtual Technomadic Flotilla)」,因爲「一旦你把自己生活的精華轉移到網路上,物理位置就變得無關緊要了」。

但直到新冠疫情時代,這個詞才真正流行起來。疫情創造了完美的環境:在無聊的封鎖時期過後,勞動者想要改變;公司已經意識到,他們可以信任員工遠距完成工作;依賴旅遊業的國家迫切需要其他地方的訪客。突然之間,似乎任何白領都可以在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工作——不僅僅是自由職業者(其中一些已經這樣做了),普通上班族也可以。數十個國家推出了「數字遊民簽證」,用正式的制度將這一趨勢固定下來並加以利用。

對浪漫主義者來說,可嘆的是,那個自由的夢想與稅法、移民法、網路安全法和勞動法的實際情況發生了衝突。公司並沒有摧毀大眾成爲數字遊民的夢想,但公司正在把它變成一種風險更小、更受控的形式。換句話說,數字遊牧正在被公司化。

您已閱讀29%(480字),剩餘71%(11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