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德國

一份德國式交通轉型方案

張冬方:雖然聯邦交通部由自民黨領導,但交通轉型政策說到底還是三黨相互牽制,此處你進我退,彼處我進你退的結果。

通過減少交通,或者限制私家車交通的方式來實現氣候目標,在德國很難成爲一個選項。要更多的高速,還是更多的環保,德國交通燈聯盟政府裏的自民黨與綠黨,一度爭執不下。

爭執在上月底的氣候保護與規劃提速一攬子計劃中有了階段性的結果。聯邦政府在經歷了漫長談判後達成了這份計劃,其中在交通領域,除了更多地投入公共交通和充電樁建設,還有加速建設高速公路。計劃如此闡述:一個強大的經濟基地需要強大的基礎設施。作爲出口國、高科技國以及交通樞紐國,德國需要一個通暢的有效的交通系統,由此,144個高速和公路建設項目被納入優先建設範圍,其中的一些項目甚至會被寫入「重大公共利益」項目。當然,高速公路建設提速最終能否落實,也還得看所在聯邦州的意見。德國交通部對該高速提速計劃進行了更詳細的闡述,大致的思路爲,從經濟層面來看,通暢發達的交通對德國作爲工業基地具有重要意義,在氣候保護層面,交通堵塞只會增加額外的碳排放,而重載道路運輸讓可再生能源建設所需建設部件的運輸成爲可能。經濟層面很好理解,而在環保層面,建設更多更好的高速有利於保護氣候,有點牽強。更寬的道路更多的高速能不能減少交通堵塞,尚且存疑,更何況,更多的交通首先帶來的必定是更多的排放嗎,再者,德國可再生能源建設速度拖沓,問題並沒有出現在落後的交通運輸上。

明明協商的是氣候保護計劃,卻包含了在高速公路建設審批時加速環境影響評估環節,這份計劃因此被稱作是自民黨的勝利和綠黨的失利,前者收割了一直想推動的更多的高速,而作爲安慰,環保黨綠黨談下了在高速路邊上建設太陽能光伏。計劃稱,逐步在高速與鐵路旁安裝光伏裝置,是2040年基礎設施走向淨氣候中和的重要一步。計劃還包括在聯邦公路旁安裝風電樁。總之,公路建設與氣候保護同時得到考慮,若沒有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設的可能性,就不再計劃任何一公里高速公路建設。而在已有的高速中,沿路的空地原則上用於可再生能源建設。既要高速,也要環保,這個思路類似於砍一棵樹,種一棵樹。

您已閱讀33%(819字),剩餘67%(16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