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35歲之後的人生

一位資深獵頭眼中的「年輕高潛」和職業安全感

張樂愚:在獵頭行業長年打拼的韓暘,見證過不少行業興衰。他如何看待人力市場中那些「扎心的真相」?又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人生?

和韓暘這位從業20年的獵頭專家討論「35歲現象」的時候,我們談論的主題變成了一個極度龐雜的問題。宏觀與微觀,組織和個體,太多領域,各種不同職業的細分,具體到不同人的發展階段,還要對比不同的時代背景……每每聊到一個關鍵詞,我不得不反覆去做定義和區分,給話題加上一個又一個前提。

然而儘管千頭萬緒,在和韓暘的聊天的過程中,對於「紅後定律」的感知多次被加深。「以你現在的速度向前跑,一段時間後你只能逗留在原地。如果要抵達另一個地方,必須以雙倍於現在的速度奔跑。」我們這代人註定要面臨的不是奔跑,而是要以多快的姿態奔跑。

用一個年齡數字去定義一個人的職業競爭力,是將人物化爲工具的表現。這在韓暘所在獵頭行業尤爲明顯,一份份簡歷被打上標籤,推向市場,待價而沽。光景好的日子,候選人和企業HR兩端都十分活躍,這也讓韓暘所帶領的團隊實現著每年兩位數的業績成長。

您已閱讀11%(371字),剩餘89%(29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樂於觀察

作者張樂愚,在社會規訓下成長,手握專業主義歷經12年的外企與網路職場生涯,見證行業週期的起落興衰。 通過職業升級打怪,得以窺見一線城市人們的職場生活。 一直努力成爲一個熱愛思考的人,一個有趣的人,一個寬容的人。 儘管各種媒介層出不窮,但始終相信文字的力量。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