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35歲之後的人生

和一位「35+」自由職業者聊聊「無齡感」

張樂愚:身兼多重職業身份標籤的趙萌萌,也曾面對抑鬱的深淵。她說自己三十歲後的十年經歷,就像是一場成年禮。

如何才能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年代,成爲一名收入穩定心態穩固的自由職業者?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和趙萌萌進行了兩次深夜對談。

懸浮而困頓的2022年,趙萌萌在39歲生日前從工商局取回了自己的工作室的營業執照,這一年她剛剛辭去了在香港一所私立大學5年的教職,這意味著從此她正式邁入了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職業生涯。

(趙萌萌在香港的辦公室一隅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您已閱讀6%(172字),剩餘94%(27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樂於觀察

作者張樂愚,在社會規訓下成長,手握專業主義歷經12年的外企與網路職場生涯,見證行業週期的起落興衰。 通過職業升級打怪,得以窺見一線城市人們的職場生活。 一直努力成爲一個熱愛思考的人,一個有趣的人,一個寬容的人。 儘管各種媒介層出不窮,但始終相信文字的力量。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