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加坡

從「分流」到「定製」,新加坡教育到底「卷」不「卷」?

徐海娜:新加坡從一向傾向「精英主義」的論述,逐步轉向重視教育機會和資源的平等,但是整個教育體制對學生考試分數的倚重仍未有明顯變化。

衆所周知,新加坡的教育一直以來都在國際社會享有良好聲譽,彷彿是高質量教育的代名詞。但與此同時,圍繞新加坡教育的爭議不斷,它的考試和分流制度,有人愛有人恨。新加坡也是亞洲國家中熱門的留學地,從小學到大學,每年都有很多留學生湧入新加坡。爲了使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新加坡基礎教育的特點,我採訪了一些學生家長(包括本地人、新移民和外國家長)以及教師和教育從業者,來討論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希望有助於人們理解新加坡主流教育的特點。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十分多元,大致上可以分爲政府學校和國際學校兩大板塊,而政府學校板塊可以說是代表著新加坡的主流教育,也是我們這次討論的主要範圍。

(一)新加坡的中小學到底「卷」不「卷」?

您已閱讀4%(300字),剩餘96%(71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另一片星空

徐海娜:童書創作者、藝術從業者、兒童導師、前電視媒體人,現居新加坡。曾於香港和新加坡從事繪畫、特殊兒童教育,以及電子互動童書行業;同時擔任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部分雜誌和報紙的特約記者和撰稿人。近年在新加坡出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系列繪本8本,其中《他們爲什麼不聽我的話》和《手機消失的一天》分別獲得新加坡2022年度和2023年度的「大眾讀者票選好書獎」。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