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展望

2023年投資者指南:從美元見頂到「藍鳥」

夏爾馬:寬鬆貨幣時代結束了,誰將是贏家?誰又將是輸家?我們能看到「藍鳥」出現嗎?

最近不管和哪個行業的領軍人物聊天,我都有一種感覺:人們「凝滯不動了」。他們看到通膨數十年來首次大規模迴歸,迫使各央行以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快的速度加息。他們明白,作爲影響經濟和金融行爲的最重要因素,資金的價格發生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標誌着現在和以往是截然不同了。但他們並沒有採取行動。長久以來習慣了「寬鬆貨幣」,當世界變得不一樣,他們發現即使只是想一想那樣的世界都很難做到。有一個詞語是形容這種心理狀態的:生涯規劃恐懼症(zeteophobia),也就是在需要做出改變人生道路的抉擇時,卻什麼都不敢做。

很多人繼續做著以前的事情,希望自己沒準不用非得面對變化。抱著央行將再次出手救市的想法,投資者仍按著過去十年行之有效的路數,熱衷於科技基金、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政府仍在舉債用於支出,房屋業主不肯賣掉房子,彷彿寬鬆貨幣很快就會回來。

但貨幣緊縮不是一個短暫的衝擊。通膨的新標準將更接近於4%而不是2%,因此利率不會跌回零的水準。隨著這個階段徐徐展開,因爲寬鬆貨幣而風生水起的大亨、企業、貨幣和國家將會跌跌撞撞,爲新的贏家讓出道來。有些東西將會改善。充斥著荒謬的數位幣和電視節目的時期將會過去。一個更具判斷力的時代來臨,這將塑造2023年的趨勢。

您已閱讀9%(522字),剩餘91%(49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