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話

極端天氣下,中國製造業和基建如何適應氣候變化?

夏志堅:剛剛過去的夏天,中國製造業重鎮飽受極端天氣衝擊,工業與基建的氣候適應問題已被納入國家戰略。

大半個中國在今年夏天都感受到了氣候的異常。洪水、極端高溫、熱射病、乾旱、限電、野火,這些充滿災難感的詞語在這個夏天不斷出現在媒體、社群平台以及人們的日常交談中。

廣東遭遇百年一遇洪水,多個鄉鎮淹沒於洪澤之下,數十萬人生活受到影響。大範圍的極端高溫乾旱令四川、重慶多地經歷了持續數日的罕見電力短缺,企業不得不停產以保民生用電,重慶更是在一週之內發生了十餘起野火,當地民衆不得不忍受缺電、高溫與滅火的多重考驗。

就在這個災難性的夏天拉開帷幕之前,生態環境部等17個部委在6月7日聯合印發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以下簡稱《戰略》),這是中國在未來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的最新政策指引。

您已閱讀7%(290字),剩餘93%(38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