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德國應拿出自己的「馬歇爾計劃」

奈斯:面對戰爭造成的經濟衝擊,德國應該重塑能源供應格局,並啓動早就應該進行的基礎設施投資,而不是重彈「緊縮」老調。

本文作者是保德信固定收益(PGIM Fixed Income)首席歐洲經濟學家

若有人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總是給出同樣的答案,那麼人們就有理由產生懷疑。德國的財政政策就是一例。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答案?緊縮政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呢?緊縮政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呢?再一次,德國財長的答案似乎還是:緊縮政策。

但與歐盟(EU)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德國的問題並不是過度投資或資本積壓。這就是爲什麼緊縮政策只是放大了該國的投資不足,並使其經濟在最新一輪能源衝擊面前不那麼有韌性。一再給出同樣的答案不僅暴露出缺乏創造力,對當下的德國來說,進一步緊縮也是一條錯誤的道路。

您已閱讀18%(275字),剩餘82%(12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