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直面「梁遠葦」:漫長探索後的取捨

耿菁華:此次與藝術家同名的個展,較其過往作品呈現出一種反差。藝術家剝離了裝飾性,對曾經的創作主題進行了徹底干預。

6月下旬,第六屆「畫廊周北京」(Gallery Weekend Beijing)在經歷數週的延期後,終於結束蟄伏。這個立足於北京的當代藝術推廣平臺,以798藝術區爲輻射中心,通過展覽、論壇、導覽、行爲表演等活動,在9天時間裏呈現了30餘家參展畫廊和非營利機構的近40場展覽。對比因疫情原因紛紛取消的藝術活動,線上線下雙開、規模整齊的畫廊周活動,給夏季的北京藝術圈帶來了些許富有活力的空氣。觀察各畫廊所推出的展覽,無論是藝術家個展或羣展,機構們都相應地從藝術家的知名度和成熟性、作品的話題性、展示結構的完整與巧思等幾個方面做出了佈局。

此次,北京公社同期推出的展覽是藝術家梁遠葦的同名個展。梁遠葦的創作框架中一直會有花卉的主題。密集如織的花卉像紡織花布一般被重複繪製,在區域性碰撞之間構成一種精妙和諧。典型例子如在2010年展出的油畫《雙幅繪畫2010》,其表面散發出一層金色光芒,雖然藝術家沒有在畫中任何一處使用金色,但色彩在相互關係中獲得了織錦般的燦爛。此段時期的作品也爲藝術家贏得了廣泛關注,不僅相繼受到各大洲重要美術館的展覽邀請,並於次年入選了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展。

無疑,與被觀衆熟悉的那些花的作品相比,此次的個展呈現出一種反差。它到底是藝術家將造型演變爲結構之上的新通道?還是其創作脈絡的推進?無論怎樣,個展「梁遠葦」都是一個值得被嚴肅觀看的展覽。

您已閱讀24%(580字),剩餘76%(17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