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想,隨著在過去幾年間世界上發生的林林總總事情,我們好像已經找到了共同承認一些情感的途徑,這些情感原本是被我們隱藏起來的。有關我們的悲痛、哀傷和恐懼的書籍、文章、貼文還有脫口秀,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多過。而我們中的許多人也已經找到某些法子,以社會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接納這些感受。
但難以被忽視的是,暴力行徑正在美國不斷增多,從不久前的布魯克林地鐵襲擊,到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的接連發生,再到去年國會大廈的襲擊事件。這讓我想知道,我們對於憤怒之情的討論是否充分。我們的猶疑或許是因爲,很多人都會假定應當儘量抵制發怒。但事實上,這是一種我們都會在某些時候感受到的情緒,也是一種時常需要釋放的情緒。在我們不加留意的時候,憤怒往往會以不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
19世紀畫家托馬斯•莫蘭(Thomas Moran)以其對美國風景超羣、動人的描繪而聞名。他給自己的作品注入了一種神聖的氛圍和難以抵擋的壯美。他1911年的油畫《憤怒的海》(The Angry Sea)因爲呈現出了憤怒的狂亂特質而引人注目。雲層昏暗,但卻有零星幾片在閃著光亮,彷彿空氣仍在翻騰,醞釀著下一次爆發。黑色波濤中冒出來的白色浪花,讓人不由想到狂熱的情感。人們幾乎可以聽到海水在咆哮。
您已閱讀18%(526字),剩餘82%(23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