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

英倫「重返鄉野」熱潮中的變奏人生

張璐詩:有人用鄉村作物撐起了大城市的生意;有人擱置了音樂事業,返回田間當起了農民。外表浪漫的生活之下,各有不同的相信與堅持。

大約六七年前,經過西倫敦切爾西一家名叫「Rabbit」的小館,見名字可愛,探頭看裏面裝修簡單質樸,於是掃了眼菜單,標明是薩塞克斯來的農家菜。

這有點迷人,就獨自進去嚐了一頓飯,肉很香,菜也很有菜味。後來還幾次帶過不同的朋友來喫,結果是不論哪國人,大家對這種從裏到外的農家氣息都很喜歡,大概是今天被超市基本壟斷的批次食材喂麻木了的城裏人,對更接近傳統種植、畜牧方法的農家菜抱有更多信任感。這麼一想,國內早些年就已有的「農家樂」生意,與人們今日在英格蘭追捧「farm to plate」背後的心思並無二致。

一次契機,我接觸到了「Rabbit」的主人Richard Gladwin,才知道他今天已在倫敦開了六家餐館,Richard儘可能利用他與同一個鄉村社區內農民羣體的關係,去供應自己在大城市中的生意,放在倫敦餐飲業中,這是一個獨特的存在。而這一切都從他與兄弟們從小成長的西薩塞克斯郡(West Sussex)農場開始。

您已閱讀15%(407字),剩餘85%(23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過路詩篇

張璐詩(Lucy Cheung),常駐倫敦資深媒體人,職業音樂人,旅居北京、希臘多年。專注音樂產業、文藝思潮與美食文化,視野遍及全球。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