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

國際品牌如何優雅轉身退出某一地區市場

趙瑩:即使大家都知道公司是因爲政治壓力退出某一個地區市場,都不應該在公關輿論戰時升級民族主義情緒,利用政治節點製造話題。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宣佈退出俄羅斯市場或者像麥當勞路易威登等暫時關閉其門店。有些事出有因,根據美國和歐盟等的經濟制裁,他們的業務將難以再俄羅斯繼續,像萬事達、維薩卡、Paypal等支付公司,就連殼牌先前也專門發聲明表示對之前採購俄羅斯原油的行爲道歉,並將退出該市場。無獨有偶,先前根據南韓媒體報導,樂天集團也將解散中國區總部,這是繼2016年駐韓美軍使用了樂天屬地部署「薩德系統」之後其業務受到消費者抵制,而導致各項業務下滑癱瘓的結局。

有意思的是,在地緣政治緊張引發各類騷動的今天,大部分的國際品牌退出某一地區市場的決策,雖然本質上是政治驅動的,但是爲了不再擴大化商業中的政治元素和地緣爭論,絕大部分老道的國際品牌,都在公關攻堅戰中,撇清了政治意圖和導向,儘量在商言商。其優雅的轉身退出,都用商業決策聚焦戰略等來解釋並自圓其說。

而更聰明的國際品牌,則選擇了人文主義關懷的道德基點來做取捨,例如UNIQLO的母公司迅銷集團,就表示在當前的背景下,依然會繼續留在俄羅斯市場,這是爲了讓對普丁行動沒有任何影響力的普通俄羅斯平民,也有獲得平價服裝的機會。而百事可樂和達能酸奶等公司也表示,會保持日常食品產品的供給,但是不會進行新的投資,也會縮小非必需品產品線的供應。

您已閱讀29%(537字),剩餘71%(13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