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未來,共生永存-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餐飲,路在何方?

Ada Qin:可持續理念在全球餐飲業的風尚已初露端倪,且未來潮流可期。可持續餐廳評估標準有哪些?在中國,可持續餐飲面臨怎樣挑戰和機遇?

歲末年初,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在上海和北京分別發佈了最新榜單。作爲擁有逾百年餐飲評級史的第三方機構體系,無論最終公佈的結果是否收穫公衆的普遍認同,但其風向標的價值仍不可忽視。對我來說,關注的焦點則更多落在評估餐廳可持續的「綠星」(Michelin Green Star)話題之上。據相關統計估算,全球25%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與農業和食物體系相關,所以在哪裏喫、怎麼喫很重要。

米其林綠星獎始於2020年,2021年該評選進入《米其林指南》的全球更多版本。北京素食餐廳京兆尹在2021年成爲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收穫米其林三星與綠星的餐廳;同年11月,新晉米三星上海泰安門同時斬獲綠星;今年1月下旬,京兆尹蟬聯三星與綠星。截至當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2家米其林綠星餐廳。

米其林指南官方網站表示,「綠星」是一個年度獎項,而非嚴格意義上的評級體系。在他們看來,每一家餐廳各不相同,因此綠星獎實際上考察的是不同餐廳的可持續最佳實踐。打開米其林集團英文官網首頁,「可持續發展與交通」躍然中央,隸屬於米其林集團的米其林指南也必然與其核心戰略保持一致。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在中國大陸屈指可數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中有兩家榮膺「綠星」——以「米三星」之名在中國推廣可持續理念或是米其林集團的主要目標。

您已閱讀12%(547字),剩餘88%(38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