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食與美酒

泡菜、栗子與鹿,倫敦秋冬滋味

張璐詩:紅慄南瓜切兩半,與南瓜籽、芝麻和香菜一起烤。窗外落葉一地,深秋滿口生香。

聖誕燈飾陸續點亮考文特花園街區的一個晚上,我拐入小街裏一家新開館子裏,嚐點兒秋冬滋味。

這家叫「Warehouse」的菜館並不真的是倉庫,名字更多是向附近起源於19世紀的考文特花園蔬果倉庫致敬。蔬果倉庫的歷史,主廚Brendan Eades用上了傳統貯藏、發酵和醃製食材的方法,在餐盤上做了呼應。餐前小菜的一道四式泡菜,紅蘿蔔、茴香、櫻桃蘿蔔和苤藍(又叫德國蘿蔔),結結實實提醒了我一下,真的是進入秋冬季節了。歐洲北部的土壤,最適合根莖蔬菜的生長,而綠葉蔬菜在入冬後就逐漸變得稀罕。想來,倫敦與哈爾濱的緯度相近。中國北方從前囤白菜過冬的習俗,與歐洲北方的傳統何其相近。

記得兩年前與一位英國廚師提奧聊天,他提到一戰以前,很多英國人有自己種菜的傳統。他說那時任何一家維多利亞時期的典型房子裏,都會有各種果樹與自家種的蔬菜,還有一個食物儲存室;到了冬季,則將喫剩下的食材做曬乾和醃製,「做飯就是這麼回事啊,喫本地菜,不時不食。」提奧自己就是在這樣一幢典型的房子里長大:「維多利亞式的花園裏有蘋果樹和核桃樹,冬天來臨前,母親會將曬乾的核桃和用報紙包起來的蘋果存貯到地窖裏」。

您已閱讀28%(482字),剩餘72%(12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過路詩篇

張璐詩(Lucy Cheung),常駐倫敦資深媒體人,職業音樂人,旅居北京、希臘多年。專注音樂產業、文藝思潮與美食文化,視野遍及全球。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