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房地產

城市居民該不該享有「宅基地」?

沈曉傑:「找回市民的宅基地」,絕不是什麼過分要求或權利過度主張,它是城市居民根據憲法的賦予,依憲依法對城市全民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

【編者按】當今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在極爲關鍵的十字路口:是繼續「穩定高房價」,還是在房地產導向和住房模式上進行一場徹底的反思和變革,重新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供應新模式。FT中文網推出「房地產稅與住房供應範式革命」系列文章。本文是該系列第六篇。

要破析中國房地產市場和住房政策問題的根本,土地財政及土地出讓金是繞不開的主要環節之一。在去年7月開始,它更是由非稅收入,正式劃轉爲稅務部門徵收。

在當今各地政府的財政收入中,土地財政及土地出讓金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已然成爲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政府的主要財源。正是由於這樣的利益關聯,通過各種方法抬高土地出讓的總價和單價以擴大政府的財源,已成爲不容置疑的的慣例。如以土地供應的「飢餓行銷」來抬高土地出讓的單價,藉此擴大土地財政財源的「總盤子」,就是地方政府最常用的招術之一。不論這樣導致的結果,會對市民造成更大的買房負擔。

您已閱讀7%(388字),剩餘93%(55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