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三重壓力中,需求收縮無疑是最嚴重的挑戰,供給衝擊不過是一次性事件,預期轉弱本就是對需求收縮的認知對映。曾幾何時,中國經濟引擎的轟鳴馬達響起的是「錢太多」的迴音,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的頭銜也是吸引跨過公司熱情湧入的頭號理由,當前中國卻需要直面需求不足的挑戰,原因幾何?
疫情不是充分的理由。對比一下,疫情肆虐的美國,消費迭創新高,帶動美國通貨膨脹創出近40年新高;很多其他國家同樣如此,以至於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成長10.8%,全球通貨膨脹率也創出10年新高。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看,需求不僅是消費,也包括投資與淨出口;需求不足也不是絕對概念,而是相對於中國經濟龐大的供應能力而言,需求有所不足。從某個角度講,需求不足反證了中國經濟的成功,表明中國經濟體供給能力維持了持續多年的高速擴張。在理想情況下,持續擴張的供給能力產生持續成長的收入,並帶動持續成長的需求,達成一個完美平衡(所謂的「黃金律」)。在這樣一個完美狀態中,不存在需求不足。事實上,在中國經濟騰飛的前35年,這一完美狀態幾乎就是現實——雖然欠缺的那一點,正好如滾雪球般導致了今日需求不足的事實。
您已閱讀10%(525字),剩餘90%(48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